8月2日,由黑龙江省交投公路投资有限公司牵头主办,黑龙江省交投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黑龙江省公投中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维特根(中国)机械有限公司协办的“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与应用观摩会”在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哈同高速K130处成功举行。
此次观摩会参观的哈同高速质量提升工程项目采用了维特根W 380 CR基于同步摊铺的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这也是此养护新技术在黑龙江省的首次应用。此次新技术应用和现场观摩会切实响应了中央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的体系精神,对提升黑龙江省高速公路养护生产绿色化水平,提高再生工程质量控制,促进公路工程材料再生利用的蓬勃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交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韩存玉,集团总经理助理、公路投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大勇,集团总工程师、公路设计院院长陈柯,集团科技发展部、工程管理部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权属公路投资公司、八达路桥公司等相关负责人员及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和维特根(中国)机械有限公司由韦策图总裁带领的专业团队来到项目现场参加观摩会。
精研方案全面准备提质工程细节承载质量
哈同高速哈尔滨至佳木斯段为双向四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是黑龙江省一环六射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黑龙江东部重要的经济大动脉。现有公路最晚通车路段已服务使用 14 年,由于使用年限较长,重载车辆较多,交通量逐年加大,导致路面普遍存在车辙、破损等病害。交投集团将其纳入了权属高速公路提质改造计划中,以提升道路通行品质和服务能力。
方案实施前,施工方对原有路面进行详细调查,全线路面平整度、抗滑及路面结构强度整体水平处于良及以上水平,但路面车辙及破损状况已处于中级水平。为更好响应国家低碳道路与循环经济的号召,根据破损情况最终决定采用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对道路进行提质修复,改造完毕后哈同高速公路左右两侧标高达到一致。改造方案如下图:
施工前,对原有路面材料进行了代表性取样,并委托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了室内配合比设计,设计结果如下。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混合料性能完全满足规范要求。
W380 CR基于同步摊铺的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黑龙江省首次成功应用
此次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施工,采用了维特根最新的W380 CR基于同步摊铺的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实施。
在施工现场,由水泥罐车、水车、沥青罐车、W 380 CR就地冷再生机、福格勒超级2100-3 L摊铺机、悍马320与322单钢轮压路机、HD 138双钢轮压路机、GRW280轮胎式压路机组成的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车队,次序排开,一次性再生整条车道。
在观摩现场,维特根中国再生高级产品经理韩海红,针对本次的项目的施工环节,为大家进行了专业讲解。
冷再生:W 380 CR就地冷再生机配备708 KW的智能高效发动机,每小时拌合能力高达800 t。W 380 CR作业时采用下切工艺,提高了切削材料颗粒的适用度,保证再生料的均匀性。
摊铺:摊铺机与再生机速度保持同步,严格控制再生层厚度与平整度满足设计要求。
碾压:摊铺机后紧跟悍马单钢轮压路机、胶轮压路机、双钢轮压路机,对冷再生材料进行初压、复压和终压,形成高密实度的冷再生结构层。
压实后形成的平整密实的冷再生层
基于同步摊铺的W 380 CR就地冷再生技术 经济、高效、环保
韩海红经理在观摩现场也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基于同步摊铺的W 380 CR就地冷再生技术的优势,以及这一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W 380 CR可以一次性再生一条车道,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交通影响; 下切模式可以优化切削材料的颗粒形状,改善再生混合料的级配;后出料方式保证了材料混合均匀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确保了施工高效性,而大功率则保证再生深度稳定性;电脑控制保证喷洒精确性,实现室内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的高度匹配;整机的智能化控制实现了施工可靠性和高品质。
在施工过程中,泡沫沥青与旧路面材料一起被就地加工,消除了废旧材料处置难题,再生后的泡沫沥青混合料是介于水泥稳定碎石和沥青混凝土之间的一种材料,能很好地平衡刚柔度,克服现有半刚性基层的缺陷,延缓路面的破损时间。
更重要的是,与传统维修方案相比,采用以W 380 CR就地冷再生技术为核心的再生方案,可实现节约工期约 50 %,节省成本约 25%,可减少加热能源消耗 60%以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80% 以上,凸显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与新材料带来的良好经济和环保效益。
先进的养护理念需要先进的养护设备做支撑,而维特根W 380 CR就地冷再生技术,不仅助力提升黑龙江省高速公路养护生产绿色化水平,社会环保效益巨大,更是响应中央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体系精神的体现。
目前W 380 CR技术已经在陕西、河北、江苏、北京、上海、山西、安徽、湖北、新疆、内蒙古等地成功应用,并已经向周边进行辐射。未来,这一新技术使用范围必将进一步扩大,为建立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