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更新周期与新能源革命三重叠加,工程机械行业迎来十年难遇的发展窗口。“刚拿到500万国补资金,我们就订购了10台新能源装载机。”江苏某工程机械租赁公司负责人难掩兴奋,“设备更新还能拿补贴,这样的机会十年等一回!”
2025年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下达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专项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
01政策加码 国补资金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在宏观经济面临复杂挑战的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7月25日发布署名文章,强调要“动态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结构”,“加快资金拨付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这标志着“两新”政策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政策设计更接地气:与以往不同,此轮补贴直接发放给消费者而非厂商,有效避免了“先涨后补”等价格乱象。同时建立“四把锁”监管机制,通过数字平台实时追踪资金流向,严防骗补套补行为。
政策效果立竿见影。截至7月16日,全国已有2.8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突破1.6万亿元。在工程机械领域,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大增17.3%,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柱。
02市场反应 工程机械销售火爆超预期
政策红利迅速转化为市场动能。2025年1-2月,挖掘机内销达17045台,同比激增51.4%。其中2月单月销售11640台,同比增长99.4%,创下历史新高。
资本市场闻风而动:工程机械板块成为投资热点。三一重工7月挖掘机销量环比暴涨40%,股价两周内飙升12%。徐工机械、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年初至今涨幅均超10%。
“工程机械板块存在明显的春季躁动行情,一般在3-4月出现明显上涨。”行业研究员分析指出。2025年2月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指数(CMI)达106.68,同比增长13.53%,市场正进入超预期反弹阶段。
03绿色转型 新能源工程机械爆发式增长
在政策推动下,新能源工程机械迎来爆发期。2025年前五个月,新能源环卫车销量达4837台,同比增长74.6%。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工程机械销售额将达到32亿美元,2030年有望突破158亿美元。
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甲醇燃料的低温启动性能优于纯电动方案,解决了矿山作业中续航焦虑的痛点。”厦工现场技术人员介绍道。这种因地制宜的技术路线选择,正推动工程机械绿色转型走向深入。
04地方行动 淘汰老旧设备加速更新
各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快淘汰高排放设备。合肥市近日印发《合肥市推进国二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工作方案》,对淘汰老旧设备给予0.3万元到5.7万元不等的补贴。
庐阳区生态环境分局迅速行动,组织召开淘汰工作宣贯会,通过政策解读、面对面交流,推动政策落地见效。这种央地联动的机制设计,有效放大了国家政策效应。
在江苏,地方政府针对商用车以旧换新细化补贴方案,对老旧营运货车及新能源公交车动力电池更换给予高额补贴,并实行“先到先得”管理,激发市场活力。
05万亿机遇 重大工程引爆设备需求
随着第三批国补资金下达,工程机械行业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多个万亿级重大工程项目为行业注入持续动力: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元、工期20年,相当于3个三峡工程规模
“两重”建设项目:安排8000亿元支持1459个重大项目
城市更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推进城市更新与改造、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将给工程机械专用车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工程建设期间,砂石、水泥、钢材等物资运输将形成长达数十公里的运输链,对重型自卸卡车和特种运输车辆需求超过50万辆”。
06周期共振 三重动力叠加黄金发展期
工程机械行业正处于十年难遇的“三重动力叠加”发展窗口: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投放节奏加快,三季度集中发力趋势显著。设备更新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降至3%,叠加中央财政贴息后,实际融资成本仅1.5%。
更新周期已然到来:挖掘机和装载机更新周期一般为7-8年和8-9年,2024年起逐步进入新一轮替换周期。2023年液压挖掘机保有量达191~206.9万台,其中大量设备面临更新换代。
技术革命加速推进:新能源、智能化技术重塑行业格局。高原型设备需适应薄氧环境,匹配高增压比涡轮增压系统;矿山装备向大吨位、长续航方向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开始在封闭场景商用落地。
行业春天已经到来。随着新一批690亿元资金将于10月下达,政策效应将持续释放。三一重工、徐工机械等龙头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提升,现金流改善吸引机构积极加仓。
工程机械行业站在了历史性机遇的关口。那些率先布局新能源赛道、加快智能化转型、深耕细分场景的企业,将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制高点。部分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徐工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