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用车领域,重卡市场一直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2024年,传统重卡企业成绩斐然,中国重汽、一汽解放、陕汽和东风重卡销量均突破10万辆大关,中国重汽更是以24.5万辆的销量夺冠。
进入2025年1月,重卡市场又迎来新的开局之月,多家龙头企业公布了开年数据,中国重汽依然一马当先,1月的重卡销量约1.9万辆,稳居行业头名;一汽解放紧跟其后,当月销量约为1.4万辆;陕汽集团也取得了重卡销量约1.1万辆的成绩。
虽然受春节假期影响,重卡销量环比有所下降,但整体来看,开年以来重卡销量整体平稳。今年,重卡市场能否延续平稳态势,是否会拥有更多市场机遇,各大生产企业都给出了较为乐观的预判,预计今年的重卡销售总量将同比增长5%。
补贴政策刺激市场加快换新
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范围扩大,为重卡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空间。目前,国四重卡保有量总数76.4万辆,都已纳入“以旧换新”补贴中。
开年之际,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发布的一项政策,给国内重卡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将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范围,扩大至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货车。这一政策,让重卡销售者看到了更多机遇,也为重卡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的想象空间。它的落地,无疑会加快老旧车辆淘汰,促进重卡市场的更新换代,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政策发布后,各地都给予了高度配合。截至2025年2月11日,江苏、河北、广东等14省市已发布落实这一政策实施方案。这些地区因地制宜,制定了详细的补贴标准与实施细则,涵盖报废车辆类型、补贴金额分档、申请流程规范等关键要点,旨在充分发挥政策效能,切实推动老旧营运货车的加速淘汰与更新换代。
据北斗数据统计,目前国四重卡保有量总数76.4万辆,都已纳入“以旧换新”补贴中。
记者从一位不愿具名的重卡经销商那里得到信息,他对新补贴政策实施后的市场表示乐观,他说,“今年可能有大量国四车辆面临淘汰,为新车市场腾出了广阔空间,无论是传统燃油重卡还是新能源重卡,都会迎来销售的良机”。
除了国四车辆大规模淘汰更新为市场带来机会,区域市场需求的增长也被众企业关注。不久前,中国重汽集团2025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坚分析认为,2025年商用车市场将平稳运行且呈恢复性增长,燃气车在西南和西北区域的市场机会、重点项目开工及产业西移带来的区域性增量、冷链绿通等需求持续增长也为市场带来新机遇。
可以看到,今年国家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如西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项目等,需要大量的运输设备,为重卡市场带来了直接的需求。同时,产业向西部转移,使得西部地区的物流运输需求激增,无论是原材料的输入还是产品的输出,都离不开重卡的支持。这不仅带动了当地重卡市场的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布局方向。
2025年,海外市场同样得到了企业的追捧。作为出口市场增速最快的一汽解放,将抢占更大出口市场份额列为2025年的重中之重。
在一汽解放2025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一汽解放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胜表示,到2030年,公司全球销量目标要破50万辆大关,其中海外销量要达到18万辆,占比达到36%。
目前,重卡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主要在海外市场增量、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跨境运输市场销量上升以及快递快运智能车占比快速提升。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重卡出口量达29.51万辆,在商用车出口中占比32.65%,海外市场稳步扩张。中国重汽作为重卡出口的龙头企业,2024年重卡出口12.05万辆,占比40.83%。尽管出口量较2023年略有下滑,但凭借多年积累的品牌影响力、技术实力和完善的海外销售网络,仍稳居行业首位。
同时,越来越多的重卡企业开始加速海外市场本地化,一汽解放、江淮汽车、比亚迪等已在南非、南美等多个海外地区布局生产基地,据记者了解,三一集团未来也会在本地化布局上发力,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新能源重卡依然是新一年宠儿
随着利好新能源重卡政策的加速落地,以及更多区域利好政策的持续推进,预计今年新能源重卡销量将再创新高。
更多市场机遇带来了产品结构的改变。新能源重卡延续了2024年年底的良好发展态势,在2025年伊始便取得了出色成绩。随着今年利好新能源重卡政策的加速落地,以及更多区域利好政策的持续推进,预计今年新能源重卡销量将再创新高。
根据交通管理部门2025年1月重型卡车北斗营运证入网数据显示,全国新增新能源重卡达7068辆,同比增长109.7%,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697辆。
北斗数据还显示,1月份的新能源重卡市场,有2家企业销量突破1000辆,5家企业销量超过500辆。三一集团凭借1248辆的销量成绩位居榜首;徐工集团和重汽集团分别以1172辆和967辆的销量位列第2、3名。一汽集团、陕汽集团、江淮集团、东风集团和福田分别以784辆、680辆、472辆、450辆和443辆的销量占据4-8名。
2024年,新能源重卡的身影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地域分布呈现广泛化特点。河北、山西、广东、河南、湖南、四川等省份成为新能源重卡的主要市场。其中,河北省上牌量超过1万辆,达到1.11万辆;山西、广东两省上牌量超7000辆;河南、湖南、四川三省上牌量超过5000辆。在城市层面,全国有309座城市有新能源重卡上牌。深圳、石家庄、成都、长沙、唐山、上海、徐州、郑州、长治、天津和西安等11座城市上牌量超过2000辆。这些城市凭借各自的产业优势、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成为新能源重卡推广应用的重点区域。政策的大力扶持也为新能源重卡发展提供了东风。
随着新能源市场需求的增加,有更多企业加入该赛道。新能源工程机械类企业如徐工重卡和三一重卡,入局较早,具有独特优势;跨界进入重卡领域的以宇通和吉利远程为代表,将新能源领域积累的先进三电技术和丰富经验应用到新能源重卡上;新势力企业如DeepWay、苇渡科技等,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凭借创新技术和灵活市场策略,在市场中崭露头角。
一汽解放战略管理部洞察高级主任管理师姜智勇预计,重卡行业将发生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化,天然气、新能源、海外出口占比大幅提升,国内传统燃油基本盘将由2020年的88%大幅缩减至2030年的40%。其中,未来5年天然气中重卡需求将保持在20万辆左右,渗透率在20%-25%之间;新能源中重卡未来5年销量有望达10万辆级,渗透率在10%-15%之间。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结构的变化,调整产品布局和市场策略,加大在天然气重卡、新能源重卡和海外市场的投入,适应市场发展趋势。
“新能源车型之所以近年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主要还是在于成本的优势,特别是在短途和相对固定作业场景。”经销商告诉记者。
在购置成本方面,虽然新能源重卡的初始售价通常高于传统燃油重卡,但国家和地方的购车补贴政策有效缩小了两者的差距。在运营成本上,新能源重卡优势明显。以纯电动重卡为例,其电力成本相较于柴油成本更低,且电动系统结构简单,零部件少,维修保养成本也低于传统燃油重卡。据测算,一辆年行驶30万公里的纯电动重卡,电费仅需50万元,较传统燃油重卡可节省约10万元。长期来看,新能源重卡的低运营成本能够有效降低用户的总成本支出,为用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品质提升才是市场竞争力根本
重卡企业需要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性能,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满足市场对价格和性能的双重需求。
入局者增加,又不免迎来更激烈的竞争局面。2024年,时任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谭旭光曾分析认为,中重卡市场保有量有限,充分竞合后的重卡车企未来只会剩4家左右,不会超过5家,且每一家重卡企业年均销量在15万-20万台之间。
那么在市场保有量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从国内市场来看,头部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例如一汽解放、东风汽车、中国重汽等老牌重卡企业,长期在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它们拥有丰富的产品线,能够满足不同客户在各类运输场景下的需求,而新进入者则更具挑战。
斯堪尼亚中国集团总裁何墨池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短期来看重卡产品关键的生存秘诀就是应对价格压力,中国重卡市场可能最需要性价比定价。长期来看,抢占市场份额引发的竞争使价格下降,企业利润难以增加,更好的解决办法是保持甚至改善市场价格水平,提供更高性能产品。企业需要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性能,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满足市场对价格和性能的双重需求。
姜智勇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网联化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重卡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他预计2030年l3级智能车占比将达5%,l4级及以上占比为1%,封闭园区渗透率最高,干线物流空间最大,到2030年自动驾驶成本较2020年将减少三分之二。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网联系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运输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车辆与管理中心之间的信息交互,优化运输路线,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2025年重卡市场依然充满机遇,政策推动、区域市场机会和特定运输需求增长为重卡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新能源重卡凭借政策扶持、市场认可和经济性优势,迎来了新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