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项水利工程建设迎来新节点。
6月30日,吴淞江工程(上海段)苏州河西闸顺利实现通水。
吴淞江工程是太湖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流域综合治理骨干工程之一,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之一,具有流域行洪、区域除涝、水环境改善和航运等多种功能。苏州河西闸是吴淞江工程上海段4座控制建筑物之一,工程建设对完善苏州河洪涝治理格局,提高苏州河两岸地区防洪、除涝能力、保障和提升苏州河沿线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和水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顺利实现通水确保了7月1日主汛期来临前苏州河恢复原过水断面,对保障主汛期上海防汛安全和流域行洪安全意义重大。后续该工程将进入闸门安装和辅助设施施工,年底安装闸门并进行调试,工程计划2024年完工。
1.湖北省
湖北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
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湖北省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首台机组6月26日下午正式投产发电。
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位于汉江中游湖北钟祥境内,开发任务以发电、航运为主,兼顾灌溉、供水。碾盘山枢纽电站为径流式水电站,设计安装6台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万千瓦。
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6.16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可减少近80万吨标准煤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6.5万吨。该工程还将改善航道58公里,改善库区沿江两岸46万余亩耕地的灌溉条件,每年还可提供1亿立方米城市供水。
2.湖南省
洞庭湖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开工
6月28日,洞庭湖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简称“试点工程”)在沅江市南洞庭湖黑泥洲开工,标志着洞庭湖生态修复进入实践验证新阶段。
受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洞庭湖逐渐淤积、萎缩,制约了洞庭湖调蓄洪水、生态服务、用水保障、水运通道等功能发挥。
为系统解决这些问题,湖南将开展洞庭湖生态修复。按照“生态效益突出、示范效应明显、环境影响轻微可控”的原则,选定南洞庭湖黑泥洲开展生态修复试点。
黑泥洲位于南洞庭湖北部、共双茶垸南侧,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淤高2~4米,现状长约27公里、宽约500~2000米,平均每年仅1—2个月淹没于水下,是洞庭湖泥沙淤积、洲滩旱化、湿地功能退化最为严重、最为典型的区域之一,是洞庭湖生态环境退化的典型缩影。
湖南省内10余家科研设计单位联合攻关、综合比选,科学确定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历时15个月,全面完成13项前期审批手续,开工建设要件齐备。
现场停靠的钻杆式环保作业船
试点工程将根据西高东低地形开展同坡降整体式降洲,结合生境提升、洲边河道航道防护措施,形成3处生态湖及整片生态浅洲,修复面积14.29平方公里,概算总投资36.78亿元,总工期33个月。
试点工程围绕增加蓄洪容积、畅通行洪通道,扩大生态水域、提升湿地质量,检验装备工艺、消减生态影响,疏浚物分类处置、资源合理利用,疏浚物利用收益、找准筹资路径等目标深化实践论证,实现防洪、生态、补水等综合效益,为全面推进洞庭湖生态修复提供示范经验。
3.云南省
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最长钻爆法施工隧洞实现全线进洞
6月28日上午,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红河段建水干线跃进隧洞3#施工支洞顺利进洞,标志着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红河段控制性工程跃进隧洞实现全线进洞施工,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建水干线从滇中引水总干渠跃进分水口取水,落点为建水县羊街水厂,总长37.42公里,沿线由暗涵、输水管、倒虹吸、隧洞共17个建筑物组成。
跃进隧洞位于建水干线首端,全长8597米,是二期配套工程红河段的控制性工程,也是二期配套工程中采用钻爆法施工的最长隧洞,自2022年12月15日首个工作面开工建设至今,已顺利完成主洞开挖640米。隧洞设计流量2.3立方米每秒,过水断面为2.0米×2.5米圆拱直墙形,最大埋深近200米,多处穿越断层、大部分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涌水、突泥、岩溶塌陷风险高,Ⅳ、Ⅴ类围岩占比超60%。
综合自上海水务海洋、新华社、湖南水利、新华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