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第8次做客央视《对话》,重温最初的梦想,并分享他的新目标、新梦想和新征程。
最初的目标
向文波:我们过去的目标是要“打造中国第一,全球领先的工程机械企业”。
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我是1978年考上大学,1982年参加工作,那时候中国改革开放确实是如火如荼。内心充满了理想与责任,相信中国的改革开放,相信市场经济的魅力,同时我们也在寻找实现个人理想,报效国家的渠道。
正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信心,让我们走出了创业这一步,要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搞一块试验田,来探索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搞企业,怎么搞工业。因为当时的中国产品就是低价、低质的代名词,我们觉得必须以一种极高的产品品质和服务,改变中国制造的世界形象,这就是品质改变世界的诠释。
今天,我们把很多的产品做成了世界第一,把三一的企业规模做到了世界前三,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心中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2012年《对话》现场)
未来的愿景
向文波:我们未来的愿景是要“打造工业技术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全球样板”。
今天,站在了新的时代的一个转折点上,三一内部认为我们面临两大旷世机遇,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另一个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叠加第三次能源革命的超级技术窗口期。
在人类历史上两次变革叠加,是从未有过的,所以我们说“要么翻身,要么翻船”,要有很强的危机意识来推动三一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有两家灯塔工厂,在全球装备制造行业就两家,全部在三一。
面向新目标的心态
向文波:“可以犯错,不能错过”。
数字化是一个时代的机会,因为技术进步速度太快了,而中国通讯技术、5G技术和制造业在全球的规模都是我们的优势。基于现在的事实,我们可以犯错,这个犯错的成本我们可以接受,但是我们不能错过,错过的成本我们不能接受。
比如说我们现在投了几百个亿,就算失败了扔在水里,也构不成我们的生死的危机。比如说18号厂房灯塔工厂的改造投了5个亿,回收的周期也就是两年半到三年。比如说这两年智能制造大概投了300个亿,我们是投得起的。严格来讲,我们存贷为正,就是存款大于贷款,企业是有这种抗风险的这种能力和底气。
三一之所以这么大投入,实际上就是要抓住时代的机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这样才有可能去实现千亿级企业到万亿级企业的突变,没有转型根本不可能实现。
所以说“可以犯错,不能错过”,错过才是灭顶之灾,才是对员工的不负责任。
如何尽快实现新目标?
向文波:为了抓住时代的机会,我们以“要么翻身,要么翻船”的决心推动数智化、电动化和国际化三大核心战略。
要推动这种变革不是个简单的事情,有两个鸿沟,一个叫文化的鸿沟,一个叫技术的鸿沟。
我们原来团队的知识都集中机械上,数智化的能力是缺失的。所以我们一个是全员学习,全面学习数智化知识,另一个就是全方位推动数智化转型,包括智能产品、智能制造、智能运营,实现无人化、机器决策。
因此要通过整个团队的学习,消灭一个传统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文化鸿沟,同时通过学习和大量引进数智化外部人才,消灭一个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技术鸿沟。
我们还提出了“三个三”的目标,十四五期末,我们的销售要过3000亿、研发工程师要到30000人、工人要变成3000人。其中首要的就是员工知识结构的调整,严格来讲是由低质量的3000人就业,变成了高质量的3000人就业,由蓝领工人的就业变成了工程师的就业,让员工的知识结构适应未来智能制造。
为何要自讨苦吃?
向文波:数字化时代才刚刚开始,作为三一人我们是乐观的,我们选择的是进取。
我们一直感到这种危机,过去我们知道竞争对手是谁,现在我们不知道竞争对手是谁。因为是跨界颠覆,三一过去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机会,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现在我们也希望抓住新技术时代所赋予的机会,推动整个装备制造行业的数智化转型。
数字化时代才刚刚开始,我们希望保持领先,将来的路还很长,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如果我们能够超越年龄和知识的局限,为后来人打下一个基础,也是我们做的一种贡献。
处在这个时代,躺平有躺平的理由,进取有进取的理由,悲观有悲观的理由,乐观有乐观的理由。作为三一人我们是乐观的,我们选择的是进取。(内容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