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刚刚结束,四川、安徽、上海等六个省(市)就举行了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额超过1.5万亿元。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的作用不容小觑。新年伊始,多地马不停蹄开工重大项目,稳增长意愿强烈。 据界面新闻统计,1月3日当天,就有四川、安徽、上海等六个省(市)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金额超过1.5万亿元。
从投资项目看,除基础设施、民生与社会事业领域等传统基建项目外,也包括推动经济转型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
分析师表示,一季度消费和房地产市场仍将维持偏弱态势,需要基建投资扮演稳增长抓手的角色,从而推动经济尽快企稳回升。
据四川新闻网消息,1月3日,四川省委、省政府组织全省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本次现场推进项目共423个、总投资7483.7亿元,涉及能源、交通、水利、现代产业、教育卫生、城市更新等领域。
同日,安徽省一季度投资和重点项目工作推进会在合肥举行。一季度安徽省开工项目共1017个,总投资7069.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56.7亿元,涉及制造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多个行业领域,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额占总投资额70.8%。
安徽省省委书记郑栅洁在当天的推进会上强调,要切实提高年度计划投资,对重点项目规划立项、审批备案核准、用地用能环评、施工许可等链条环节进一步优化流程、缩短工作周期,推动新开工项目加快落地、及时纳统。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界面新闻表示,受诸多因素影响,一季度仍会处于疫情感染高发期,国内消费数据还要经历一段低迷,加之外需出现放缓势头,房地产行业延续筑底状态,一季度末之前稳增长政策要保持一定强度,其中扩投资、特别是推动基建投资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就成为当前主要的政策抓手。
东吴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也对界面新闻表示,地方政府开年狠抓重大项目投资是目前的经济形势决定的。一季度消费和房地产的复苏仍然比较疲弱,这就需要基建投资把大梁挑起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从而起到稳经济抓手的作用。
从政府最近的一系列表态来看,稳投资依然是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分析师表示,在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支持下,今年基建投资增速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强调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近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投资方面,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形成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聚焦“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着力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准备等各项工作,推动专项债券项目如期开工建设。
据界面新闻统计,截至1月4日中午,已有17个省份和计划单列市公布了一季度或1月的专项债发行计划,发行总额达到7865亿元,其中,1月发行额达3151亿元。
王青表示,在2023年目标财政赤字率有望上调、新增专项债额度或将达到4万亿元左右,以及上年新开工项目续建会带动银行贷款较大规模流入等因素支持下,2023年基建投资增速或在6%左右,其中一季度将保持两位数高增长。
“2023年专项债提前下达时间前移,2022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对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抓好填平补齐,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符合冬季施工条件的不得停工等,均表明2023年一季度基建投资会继续保持较强力度。”他说。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也表示,2023年专项债仍将保持一定力度,对基建投资形成支撑。同时,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进一步扩容,重点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全年来看,基建投资增速或在6%-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