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畅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 打通乡村振兴“发展脉络”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不断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农村路网提档升级、道路通达、路面状况改善等工程,改造提升农村路网,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交通保障。
在762县道嘉青段,示范区市政公司公路养护部的施工人员正抢抓有利天气,借助大型摊铺机对破损路面进行修补。机器的轰鸣声、金属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示范区市政公司公路养护部部长邱进华说:“我们组建了高水平的抢险突击队,出动沥青烧料机、振动压路机、路面切缝机等各式现代化机械,在保证道路通畅前提下,一天能修补25平米损毁路面,既美化了道路,又提高了道路的使用寿命,我们在高效养护作业下,真正实现了“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这样的交通道路建设、维护场景,时常在示范区火热上演。乡村要振兴,道路需先行。农村公路作为服务农牧区、造福农牧民的基础性公共设施,是农牧民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示范区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标准要求,不断加大配套资金投入力度,使农牧民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地方经济不断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位于蒙宁交界的巴兴图嘎查,是个纯牧业嘎查,农牧民居住分散,过去只有一条蜿蜒崎岖、坑坑洼洼的土路用于农牧民出行,通行条件十分困难。2020年,示范区实施了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把前古城子至巴兴图嘎查公路列入示范区重点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全长9.328公里、投资936万元的一条三级公路就此建成。这条公路的修建不仅为农牧民的牲畜贸易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打开了周边农牧民的致富门路,为周边嘎查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家住巴兴图嘎查的牧民贾磊提起近几年在家门口修的这条乡村道路喜笑颜开。
巴兴图嘎查牧民贾磊说:“过去没有修门前这条路的时候,出行不方便,坑坑洼洼,灰尘大,走政府办事,二三十公里的路程就要将近走一个多小时,出行也不方便。自从修了这条路之后,走镇上办啥事,有个十几二十分钟就能到政府,包括像我们这里牛羊出栏这一块儿,还有地方的贩子,很快就能到达门口,及时出栏牛羊,还能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
农村公路不仅是关乎地方经济发展的“大交通”,更是关乎农牧民幸福生活的“大民生”。近年来,示范区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为抓手,不断畅通示范区进村入户的农村公路“毛细血管”,全面升级农村道路,补齐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短板,推动了农村公路由“通上车”向“富一方”转变、由“交通线”向“风景线”转变。截止目前,全示范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99公里,农村公路等级公路占比100%,中等路以上比例达到92%,硬化道路实现“村村通”。
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副局长孔磊说:“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大交通、大发展”的思路,着力在巩固“建”的基础、丰富“管”的手段、强化“养”的保障、提升“运营”的效益上下功夫,不断筑牢“四好农村路”建设,为百姓致富奔小康和乡村振兴发展助力,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满意的交通答卷。”
【来源:阿拉善盟行政公署_旗区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