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碳达峰”“碳中和”成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中国正向低碳经济转型。
如今,“碳中和”已成为全球的共识,这一共识势必引导长期投资向低碳领域配置,而实现“碳中和”,则意味着世界即将迎来一次颠覆性的能源革命和科技革命。
事实上,“碳中和”将会带来涉及电力、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农业、负碳排放以及信息通信与数字化等八大重点领域的相关机会。此时,对于正在谋划产业布局的城市而言,抓住“双碳”战略契机,不可错失。
在今年山东公布的25家特色产业集群当中,“烟台蓬莱(海上风电装备)特色产业集群”即是低碳产业配置的代表之一。
“十四五”是中国近海风电项目规模化、运维智能化、成本平价化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将带动我国海上风电产业迅猛发展。
清洁能源是烟台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风力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烟台能源供应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蓬莱区风电母港也已列入省市“十四五”能源规划、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目前,烟台市规划海上风电装机量770万千瓦,占山东省约1/3,也是山东省核准海上风电项目最多的城市,形成了海上风电机组叶片等完整产业链条。
不难看出,“烟台蓬莱(海上风电装备)特色产业集群”是山东结合自身地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特点,以海上风电产业作为“打造蓝色经济活力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突破口,规划建设以风电母港产业园为引领的海上风电产业聚集区,完全符合省、市两级在新旧动能转换实施规划中关于海上风电等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要求。
链式发展,构建海上风电装备集群生态圈
“长风吹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
古来逢佳句,每每与仙气有关,似乎总是伴有万里长风,更何况是仙境蓬莱。
2020年,蓬莱(海上风电装备)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114%;税收2.7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出口2亿美元,同比增长40%……而回顾它的发展历程,一切都是有关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缜密心思。
早在2008年,蓬莱区开始谋划海上风电产业。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蓬莱海上风电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至今年2月,蓬莱已与三峡新能源公司、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气公司、中广核风电山东分公司以及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了海上风电开发及产业园项目、风电装备项目、叶片项目、海上风电开发项目等合作协议。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2月,蓬莱区政府下属平台公司——城发集团成立了“蓬莱市丰盛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正在与青岛城投、中外运大件公司等洽谈合作,组建园区管理、港口经营管理、服务运输、安装运维等专业公司,以“公司化”模式运营产业园区。
至此,在蓬莱,海上风电的一线产业布局与运营服务保障两条生态链逐渐完整,不同业态的产业的齐聚,为海上风电集群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产业集群式发展,必须重视龙头企业的带动,同时,产业集聚并不是无序的组合,如何培育壮大链条,颇费思量。
探访蓬莱区,蓬莱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蓬莱巨涛海洋工程重工有限公司,以及东方电气风电(山东)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辖域海上风电产业的四家龙头企业。蓬莱以龙头为带动,全力打造省内乃至全国风电装备制造示范园区。
其中,大金公司主要产品为陆域风电塔筒、海上风电塔筒、海上风电桩管基础类产品,具备风电塔筒和桩基制造的世界级技术优势,是一家专业为全球风电市场提供高品质高端风电塔筒和桩基装备的制造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大金公司拥有自建重件码头,包括2个10万吨级对外开放泊位、1个3.5万吨级对外开放风电安装专用凹槽泊位,配置起重能力1000吨的龙门吊,配备30万㎡的重载总装和出运场地,成为中国首个已建成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海上风电施工运维一体化、码头对外开放产品覆盖全球的海上风电港口。
与其他三家龙头企业不同的是,东方电气风电(山东)有限公司有蓬莱地方国资做背书,由蓬莱市城发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
作为山东省内首个当年签约、当年落户的大型风电主件装备制造企业,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已于2020年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形成产能、当年实现盈利,被誉为东方叶片产业发展的“蓬莱速度”。
2021年是海上风机抢装潮,依托东方电气产业资源和北方风电母港产业园优势,东方电气风电山东公司今年主要排产计划为生产国内功率等级最高10MW-B900A、长度最长7MW-B910A两款新叶型叶片,后续将投产103米、120米叶片。
诚然,成熟的产业集群不仅是一个产业要素资源聚集平台,更是一个产业发展平台和产业链要素配置的产业综合体或联合体。龙头企业作为标杆引领仅为少数,如何整合协调诸多元素,则是一个智慧话题。
目前,蓬莱有船舶海工及配套企业130家,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制定了上下游产业链图谱,梳理现有多家配套及工程分包企业,强化“延链”“补链”。
同时,充分利用开发区闲置土地及厂房,蓬莱将部分加工环节转移到工厂外,优化现有场地布局,提升场地总装能力,最大限度扩大产能,计划3年内争取落户三通重型钢管、江苏天常复合材料、装备制造预制、智能喷涂焊接等项目。
此外,蓬莱抓住中海油渤海湾油田开发建设新机遇,重点招引军品海工结构物、深远海导管架及张力腿、连接器、刚性立管、换热器、应急接头、水下阀门、脐带缆、焊材等具有国产替代市场的高价值产品项目。
在蓬莱,总投资40.5亿元的大金重工海上风电制造全产业链项目,已列入2021年山东省重大项目,9月份已动土开工,计划2022年10月份建成投产;投资2.4亿元的大金塔筒扩建项目已于6月中旬建成投产;投资2亿元的国网烟台供电公司海缆运检中心项目已投入运营;投资2亿元的海洋装备材料应用示范一期项目,已于5月中旬部分设备进场投产,正在加快军用球扁钢处理线、智能涂装等项目落地进度……打造海洋经济强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推动绿色发展,夺取“碳达峰”“碳中和”胜利的喜讯处处可闻。
发挥优势,搭建产业发展引领平台
不可否认,在当前新形势下,以往“圈地、布置产业、发展企业”的简单园区发展模式,随着市场需求下降、传统产能过剩、传统产业链基本布局完成等因素影响,已再无生存空间。
因此,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不能仅仅满足阶段需求,而应该立足于现阶段发展,向引导、引领需求转变。
在产业平台化发展生态培育过程中,由传统龙头企业、服务类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平台是核心。
为了搭建产业发展引领平台,蓬莱区充分发挥优良的区位优势、港口优势、产业基础优势,依托蓬莱港、栾家口港、大金港,重点打造中国北方风电母港产业园、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园,并争取3年内引进20个项目以上,海工装备产业年产值达到340亿元,争取到“十四五”末,打造成500亿级产业集群。
以山东港口烟台港蓬莱港公司为例,10月份,蓬莱港完成风电设备类货源17万方,创该货种单月吞吐量新高。今年1-10月份共完成风电设备作业138万方,同比增长123%,“北方风电装卸专业港”的品牌逐渐响亮。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围绕“海上风电”链条元素的企业齐聚,抑或是,产业集群欲不断招引更多的企业,打造一个良性的平台生态,完全离不开金融资本的强力支持。
蓬莱依托区政府国有平台公司,引进风场开发企业、主机企业等龙头企业等共同组建产业园运营公司,并以发行专项债券等形式向社会募集资金,用于产业园建设。目前,蓬莱正在争取与山东省新动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烟台市财金新动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5亿元的大金重工(烟台)风电项目基金尽快落地,积极谋划风电母港基金。同时,蓬莱区以灵活运用现金投入、土地抵押贷款、BOT(建设-营运-移交)模式、TOT(移交-营运-移交)模式、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直接上市和借壳上市)等多种方式,着力拓宽融资渠道。
事实上,畅通物流支持,打造金融生态,仅为蓬莱区搭建产业发展引领平台的一个缩影。
如今的蓬莱区,也正在依托雄厚的海工装备、海上风电装备、船舶装备等海洋产业基础,以及国内一流的深水良港条件,充分发挥位于三大海上风电基地的中心区位优势,集中布局海上风电机组、叶片、海缆、重大海工装备等全产业链,并联动全省海上风电装备配套产业发展,以半岛北及渤中基地为主,兼顾半岛南基地,努力打造山东省海上风电的施工安装中心、运维中心、大数据中心,以及海上风电装备及海工装备出口中心,积极创建立足山东、面向中国北方、辐射全球的国际化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圈。
再观“蓬莱(海上风电装备)特色产业集群”,这个主营业务涉及能满足风电全系列的塔架、7-10MW海上风电大型叶片、导管架、风电安装及运维船的制造与维护等,计划总投资300亿元的产业集群,总规划面积8.1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大金港、装备制造主园区、施工安装及运维园区和修造船及海洋牧场装备制造园区,打造“一港三园”,目前手持订单已达150多亿元,并不断带来诸多利好的消息——
以大金重工海上风电叶片8-12MW制造项目、国家电网海缆运检中心项目、大连重锻海上风电法兰与轴承制造项目等为代表的9个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即将落地,总投资120.16亿元,占地1701亩,年产值将达166亿元。
到2022年底,烟台蓬莱将形成山东第一家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园区,通过产业链化整合,打造风电装备全产业联合体。2023年,园区将实现70万吨塔筒桩基、1000套叶片、300万千瓦风电机组产能,完全能够满足山东及周边海上风场资源产业链一体化整体开发装备制造需要,并以国内最大产能、最低产品价格,通过“一站式采购”,切实降低海上风电项目投资成本,打造国内首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海上风电平价上网示范项目。
借势“双碳”战略,立于山东攻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我们期待烟台蓬莱(海上风电装备)特色产业集群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