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横向裂缝的防治
1、对基层进行处治。采取防裂措施,及时对基层进行养生以减少前期开裂,及时铺筑沥青面层或浇洒透油层以减少裸露时间,减少基层横向干缩性开裂。
水泥稳定基层的收缩裂缝的预防
(1)控制细料的含量和塑性指数
控制集料中细料的含量和塑性指数,以减少水泥稳定集料中的粘土含量‘通过0.075mm筛孔的颗粒含量应控制在5%—7%。细土的无塑性指数时,可以放宽到7%.有塑性指数时不得大于5%。细土的塑性指数要尽可能低.不宜大于4%。如果某种粒料土中.粉料含量过多或塑性指数过大.宜筛除塑性细土,并用部分粉煤灰代替.或先用石灰处治。
(2)设计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的干缩应不大于200—250με。
(3)在达到强度标准的前提下,采用最小水泥剂量.但不小于4.5%。
(4)改善集料级配,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剂量不大于6%。
(5)在水泥稳定土混合料中掺入缓凝阻裂剂,如HF—6(掺量为3%—5%)补偿收缩。
(6)严格控制施工碾压的含水量不超过基层施工规范所规定的值。
(7)水泥稳定基层养生结束和喷洒透层沥青或做下封层后,立即铺沥青面层,保护基层混合料不使其过分变干和产生干缩裂缝。
2、桥涵两侧填土充分压实或进行加固处理;沉降严重地段,事前应进行软土地基处理。
3、按本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温度收缩裂缝。优先考虑采用优质沥青。
4、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冷接缝的处理,应先将已摊铺压实的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碎料,然后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铲除敷贴料,对缝壁涂刷粘层沥青,再铺筑新混合料。
5、充分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左右,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二)纵向裂缝的防治
(1)路基填筑时,使用合格的填料,并进行分层压实,同时正确放坡,高填方段放缓边坡,减少边坡深度。
(2)面层施工时,尽量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避免前摊铺幅混合料冷却后才摊铺后半幅,确保热接缝。如无条件全路幅摊铺时,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
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完的边缘坍斜部分切除,切线须顺直,侧壁要垂直,清除碎料后,宜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然后铲除敷贴料,并对侧壁涂刷粘层沥青,再摊铺相临路幅。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整。
(3)应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需达到要求。如符合质量要求的回填土来源或压实有困难时,须作特殊处理,如采用黄砂、砾石砂或有自硬性的高钙粉煤灰或热焖钢渣等。
(4)宽路段的基层厚度和材料须与老路面一致或稍厚。土路基应密实、稳定。铺筑沥青面层前,老路面侧壁需涂刷粘层沥青。沥青面层应充分压实。新老路面接缝宜用热烙铁烫密。
(三)网状裂缝的防治
⑴沥青原材料质量和混合料质量严格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要求进行选定、拌制和施工。尽量采用低温变形能力高的优质沥青。
⑵控制好半刚性基层的施工质量,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沥青碎石柔性基层,以缓解网裂或龟裂的程度。
⑶沥青路面摊铺前,对下卧层需认真检查,及时清除泥灰,处理好软弱层,保证下卧层稳定,并宜喷洒粘层沥青。
⑷沥青面层各层应满足最小施工厚度的要求,保证上下的良好连接;并从设计施工养护上采取措施有效地排除雨后结构层内积水。
⑸路面结构设计应做好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工作,使路面结构组合与总体强度满足设计使用期限内交通荷载要求。上基层必须选用水稳定性良好的有粗粒料的石灰、水泥稳定类材料。
(四)反射裂缝的防治
⑴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
⑵基层混合料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的状态下碾压,要防止碾压时含水量过小,压实度和强度不足,造成强度裂缝。
⑶对分段施工的基层,在碾压时,应预留3-5m混合料暂缓碾压,待下段混合料摊铺后一起碾压,以利于衔接。对于分层碾压的基层,上下层的接头应错开3-5m,以减少出现裂缝的机会。
⑷合理选择混合料的配比,控制细料数量;重视结构层的养护,并及早铺筑上层或下封层以利于减少干缩缝。
⑸在旧路面加罩沥青路面结构层前,可铣削原路面后再加罩,或采用铺设土工布、土工隔栅后再加罩,以延缓反射裂缝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