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江苏连云港,来自徐工集团的起重机XGC88000,完成了总重2600吨的塔吊安装,同时再一次刷新了此项目的世界纪录。
这个人称“世界第一吊”的起重机,全世界只有三台,目前一台在一带一路国家沙特、阿曼,剩下两台都留在国内。
该起重机拥有多项国际先进技术和国家专利,完完全全的打破了外国企业在这个行业的垄断地位。
在某月底发布的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中,徐工集团位列前三,这不仅是徐工集团的首次上榜,也是中国品牌的第一次。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如今位居世界500强企业的徐工集团,在十几年前竟差点被美国企业收购。
2005年,为了能让企业获得更高性的技术发展资金和项目,徐工与美国投资集团签署协议,将自己85%的股权以3.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
后来经过数次风波后,徐工集团和美国的投资公司终止合作,这才保住了中国对于徐工等所有权。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徐工集团彻底翻身,摆脱了被收购的命运,成为该领域世界前三的企业呢?
首先,想要企业更大更强,就必须要有一个好口碑。高品质高质量仿佛就像是一座大厦的根基:如果地基打得牢,楼就能盖的更高,自然也不会惧怕风雨。
徐工集团几十年来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而且没有呆在自己的舒适圈、满足于现有的成就,而是着眼世界,依靠创新的力量迈向中高端,加强自己的竞争能力。
徐工集团认为只有将中国制造推向产业链中高端,才能在这个世界、在经济领域有所发展。作为一个大企业,徐工集团有“三高一大“的产品技术战略,即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可靠性和大吨位。
并依靠着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和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如今终于成为世界前三。“中国制造”这4个字,再也不是价格低廉与质量差的代名词。徐工集团就是“中国制造”高质量的代表。
然而仅仅靠着高质量的产品,并不能让徐工集团成为世界翘楚,科技创新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
徐工集团不仅只有XGC88000履带起重机一件“国之重器”,还拥有被誉为“全球风电第一吊”的,1600吨全球最大吨位地面起重机。用于安装大型风电机,甚至能够吊装高140米,相当于35层楼高的陆上风电机组。
此外,还有”神州第一挖“:徐工的700吨液压挖掘机,是中国最大吨位的挖掘机了。它的问世让我国在世界上,成为第4个能够研发这种吨位级别挖掘机的国家。
除此之外,还有能够铲动35吨沙土的超大吨位装载机——“神州第一铲”、和有100米高的登高平台消防车——“亚洲第一高”。
甚至还有外表奇特、酷似螳螂形状的步履式挖掘机。这个有着好几条大腿的”钢铁螳螂”,曾经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拥有了30多项专利。
这种挖掘机可以翻越陡坡,能在最大35度的坡上作业,可以被广泛运用于抢险救灾。
当今世界,风起云云的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海外市场又受疫情影响极不稳定。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企业很容易面临产业链供应不足或不稳定,许多企业甚至遭受了“卡脖子“的难题。
而徐工集团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优化自己的产业链,并且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徐工集团合作的企业,分布在世界上有2000多家。徐工与其他企业携手研发产品、创造新技术并改进工艺,谋取共同发展。
如今徐工集团能成为领域里世界前三,并不是依靠运气和偶然。而是靠这十几年的高质量发展、高科技创新投入,和对自己的高要求,以及广阔的国际视野,一步一步取得了今日的成就。
希望其他企业也能像徐工集团一样,注重品质和创新,让“中国制造”摆脱廉价低端的污名,成为令中国人骄傲的高端”大国重器“和行业顶尖代表。
尤其是现在,正处于一些欧美国家企图对于中国实施“科技围堵”的关键时期,我们国家更需要像徐工集团一样的企业,来打破瓶颈、勇攀科技高峰,让中国成为真正的科技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