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资讯中心 问答
在“不确定性”时代里,商用车后市场有哪些机会?
2021-04-21 来源:汽车与配件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加速中国汽车市场的优胜劣汰,间接推动汽车产业链转型升级。疫情对车市的冲击,看似主要是销量的影响,实则是整条产业链,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经销商、服务商等都在承受压力。上游的研发设计、采购、制造须持续优化,下游的销售须加速提升转换率,营销须加速智能化,用户关怀须体系化。通过加强业务整合、职能协同、商务支撑、渠道赋能、服务配套、信息化建设等关键支撑体系建设,为后市场战略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当前全球的形势处于大变局之中,“不确定性”时代已来临,市场亦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业务边界、客户分布、行业标准、价值链分工、商业模式等都处于巨大变化中。

对于商用车行业以及其后市场领域的企业来说,不确定性在哪些地方体现出来,而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

重卡:依然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过去十年,在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数字电商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带动下,我国公路货运行业的规模快速上升。作为最主要的货物流通方式,截至2019年,我国公路货运量突破416亿t,货物周转量接近8万亿tkm,载货汽车保有量超过1300万辆,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数据显示:2020年1-5月,我国国内重卡销售59.4万辆,同比增长16.2%,其中4、5月同比增速分别为47.6%、61.2%,需求旺盛;从销售区域看,山东、河北、广东、河南、江苏、山西六省销量占国内销量的54.1%。重卡景气度超预期,与下游需求尤其是物流需求具有韧性有关。1-5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降幅继续收窄至6.3%,工程重卡需求也在持续改善。1-5月,我国天然气重卡终端销售6.51万辆,同比增长39.0%,我国天然气重卡在重卡中渗透率已从2016年的2.5%升至11.0%。在治超及用户集团化转变等驱动下,我国大排量重卡发动机渗透率亦快速提升,排量在12 L以上占比从2015年的0.9%提升到18.2%。

中国的中重卡市场规模在130万辆的左右。2016年以来,超载治理叠加更换周期,重卡销售规模连续4年实现增长,2019年为117万辆。中卡市场自2012年以来逐步萎缩,2019年为14万辆。

新的排放标准日趋严格主要体现在对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排放限量要求更低,因此对卡车发动机的后处理系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加速了中重卡行业洗牌,市场份额向龙头企业集中,市场集中度提升。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中重卡市场,行业中的企业仍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参考成熟的海外中重卡市场,预计未来中国中重卡整车企业业绩的提升动力主要源自产品高端化带动的盈利能力提升,中重卡发动机企业业绩提升的动力主要源自业务多元化。

轻卡:应用场景专业化

对于轻卡而言,经历了“521大吨小标”事件、高速“按轴收费”政策落地、“国VI”新规出台等诸多变化和挑战,2019年实现市场销量188万辆。面对未来,在经济和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轻卡市场需把握宏观市场的脉搏,紧盯产品、应用和商业模式的发展,并要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与方向,以应对市场调整,进而在市场扰动中抢占发展先机。2020年,疫情在短期内对轻卡市场形成重创,但随着复产复工加速和经济活动恢复的影响,已呈现“V型反弹”,全年轻卡销量预测微增1%到下降3%之间。

由于蓝天保卫战、国家与地方性补贴以及地方限行区域路权的开放,将刺激未来城市物流车实现新能源化。新能源轻卡作为主要的城市物流用车未来市场潜力巨大。据统计,2018年新能源轻卡市场规模约3万~4万辆,渗透率约为3%,短期续驶等技术因素为纯电轻卡主要的推广限制因素。但从中长期的发展来看,随着三电技术提升、排放升级、纯电成本优势进一步优化以及电池回收等纯电轻卡TCO相关产业链的优化,轻卡市场将进一步增长。

高附加值场景涌现(如冷链)及高端客户(如快递和快运)对运输时效与品质要求的提升,驱动轻卡产品高端化,目前,市场上的头部玩家已经在积极布局。从配置层面来看,经济性、可靠性、舒适性和智能化为未来产品高端化升级的核心抓手。

在农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建设、三轮车置换等政策驱动下,下沉市场机会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销售与服务网络需要下沉至低线城市以扩大客户覆盖,助力市场份额抢占。

信息科技带动物流效率提升,后疫情时代的无接触经济进一步提速O2O的发展,绿色环保加速产品淘汰与新能源发展,治超政策也进一步收紧了产品合规性要求。产品创新、货源匹配、车队经营、物流提效等跨界主题将进一步融合。未来城市配送将会一定程度上出现网络化、集约化的趋势。城配领域领先企业将率先推动仓配一体,打造竞争优势,实现全流程智能物联下的信息打通。与此同时,全国性城配联盟也有望进一步发展,为下游大型货主提供一揽子方案。

放眼未来,在产品性能升级、应用场景专业化和商业模式延伸的大环境之下,轻卡行业有一些细分机会的挖掘和价值链的创新。

零部件:快速提升品牌力

商用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在满足整车厂要求的同时,也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到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扩大品牌知名度,不单单为整车厂提供配套件,也要重视在售后市场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更快提升品牌力。

目前的售后配件品质差异大,若要规范市场,就应当建立与推行售后市场配件认证标识来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保障用户和生产制造企业的利益,同时筛选出优秀的流通分销企业获得更多对接国内外客户的机会。

过去,我国商用车产品相对低端导致单车售价低,盈利能力低,与之相对,海外品牌市场的高端化产品更具技术壁垒,以康明斯的部件业务为例,其产品均为技术壁垒较高的与排放和能耗相关的部件,如滤清系统、涡轮增压技术、排放解决方案、电子与燃油系统等。过去,中国市场的用户对商用车的舒适度等诉求较小,随着用户的企业化和年轻化趋势,叠加排放标准的升级,预计中国商用车市场的产品将逐步走向高端化。

渠道商与服务商:明确效率、分工

对于渠道商,一方面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配件品类,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开拓与供应商的合作,并在维修服务端做到差异化。不同的门店类别(如维修厂、快修连锁)对渠道商的诉求是不同的,比如快修连锁对于配件质量、品牌保障、配送时效尤为看重,需要分销商在城市端布局或合作多个物流仓储点,以满足配送时效。

未来,商用车售后市场的关键词是“效率提升”、“分工细化”,包括运营效率、配件流转效率,乃至行业整体效率。越来越多的“专精者”集中服务于特定的客户、特定的配件种类、特定的服务类别,以及特定的场景。

领先企业都在扩张版图,但背后不变的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核心资源,例如康众的核心客户是修理厂,即便有阿里的加持、SKU的增多等商业模式的创新,核心客户资源始终是其护城河;又如巴图鲁的核心资源是配件编码体系,在此之上可以通过灵活的自建渠道、城市合伙人的方式建立与零售端的业务关系。

维修服务涉及“人”、“场”、“货”三种核心诉求。“人”就是要求维修人员有高效的服务水平,能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并让零部件价格变得合理、透明。“场”是指服务场所,企业应提升客户黏性,提高盈利能力。“货”就是产品,零部件产品的高满足率、高周转率、低库存、低成本都能让企业改善盈利能力。

纵观当前的乘用车售后市场,随着资本的介入,一大批拥有互联网思维的人涉足该行业,但是单纯依靠互联网思维很难扎根市场,今后一定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军商用车售后市场,一个产业要变得具有集聚性,没有资本的介入和带动是很难做到的。但从实业的角度来看,商用车的用户体系、渠道及维修与乘用车是有很大不同的,不在这一行业好好沉淀一段时间,不可能彻底理解它,需要深耕商用车维修领域,理解其具有实践意义的管理法则,如商用车维修连锁门店如何科学经营、客户如何统筹、仓库如何管理等问题。

大浪淘沙,商用车售后产业的局势逐渐明朗。整合是大势所趋,单一的链条服务、品类不全、信息不透明、产品无法追溯等弊端将渐行渐远。

标签: 商用车 售后 知识
* 特此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所有。若需转载需注明新闻来源及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他媒体、网站 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发表我的评论
后参与讨论 1/1000 提交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热搜词按照字母排序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其他
21-SUN公众号
铁臂商城手机端
铁臂商城公众号

掌握全局,把握市场

买设备,就上铁臂商城!

为用户提供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设备的信息查询、设备询价、产品投诉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