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未来社区、智慧城市建设,可以说是如今非常热门的话题。区分它们的定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新基建:关于定义之前已经谈过很多次了,这里就不赘述了;不过这里要强调一点,数字化、信息化必然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基建”是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本身就是发展国家经济。因此发展“新基建”,就是给智慧城市建设打基础。未来社区:这是一个新的概念,目前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不过我们之前发过《10万亿“大蓝海”,中国铁建敢为未来先!》一文中谈过,在该领域,目前走在最前沿的建筑央企当属中国铁建。根据浙江的定义,未来社区其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探索新型智慧城市架构下城市有机更新、公园城市、智慧社区、街区制的落地实施路径,集服务各地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及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智慧城市:何为智慧城市?目前也没有一个标准的表述,包括众多该领域的院士专家都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的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公共管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是典型的交叉学科等等。但是有一个核心是大家都一致认可的,那就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人,最关键的无疑是要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智慧”与“便民”。
虽然对于智慧城市没有标准的定义,但是可以借鉴国家领导人对其的描述。2020年3月,国家领导人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时强调:“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通过这里可以看出,智慧城市是未来的最高点,其覆盖了信息化、新基建、未来社区等各个方面、各个模块。正是其战略高度+政策红利,整条产业链吸引了包含建筑央企、互联网巨头等实力企业的争相角逐。
30万亿体量~智慧城市百家争鸣
近几年,随着中国智慧城市的实施,这一领域也迅速升温,温度有多高?截至2020年底,我国超过700多个城市已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在巨大蛋糕的诱惑下,智慧城市发展如火如荼,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已成为各大市场发展的新方向。
如果说把智慧城市比作一个手机的话,那么智慧城市大脑就是那个芯片。因此,智慧城市大脑也引来了互联网巨头包括阿里、华为、百度、腾讯、科大讯飞、中科大脑,360、滴滴和京东等数百家科技企业的角逐及垄断。
看到“互联网巨头垄断”这个词,你是不是嗅到了熟悉的味道?没错,其实这类事件不仅发生在电商行业,在互联网领域带有普遍性。近年来,无论是乘坐网约车,还是线上订房、订票等,消费者被大数据“杀熟”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包括近日阿里被罚182亿,可以说这是平台垄断带来的产物,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互联网行业“赢者通吃”的局面越来越明显,随之,反垄断的呼声也越演越烈。
而如今,互联网巨头的垄断之势已经由原先的消费互联网领域,蔓延到智慧城市大脑领域了。咱们来看几个案例:
智慧城市大脑~赢家通吃?
今天,互联网巨头正在将电商、社交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平台模式,带入智慧城市建设中,为打通数据、便民服务、实现数字孪生提供有力支撑。但是,我们同时会感到忧虑,这种互联网平台模式在加速国内智慧城市快速落地时,会不会让城市失去多样性?威胁普通市民的数据隐私呢?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下面咱们就来看具体的案例:
2020年4月30日宿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承建宿州城市大脑项目。而对于这次的合作,没有经过公开招标,采用的是单一来源采购方式。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这个业务只有它做最合适,别人没法跟它竞争。
对于此,其也给出了原因如下:
1、阿里巴巴“城市大脑”由国家科技部列入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目录,在技术方面具有多项唯一性核心技术,也获得了相应的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是唯一入选的城市大脑管理平台供应商;结合阿里巴巴“城市大脑”在杭州、郑州、海口等地的多个成功案例,阿里巴巴在“城市大脑”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领先的案例,因此阿里巴巴在“城市大脑”项目上的参与不可替代,具有唯一性;
2、在业务成熟度和完整性方面,阿里巴巴旗下数款产品服务的消费者用户数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包括支付宝、淘宝、天猫、盒马、口碑、饿了么、菜鸟、高德、钉钉等。(阿里活跃用户突破10亿,中国零售市场年度活跃消费者近8亿),在宿州“城市大脑”一期项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019年9月宿州市云服务单一来源华为,3年9900万元。
2020年9月宿州市未来城市(一期)项目单一来源腾讯云,金额6580万元。
2021年2月4日,宿州市主城区智慧城管建设项目单一来源阿里云,预算7700万元。
2021年2月5日,宿州“城市大脑”一期采购项目单一来源阿里云,预算9900万元。
2018年8月20日,海口市城市大脑(一期)项目单一来源阿里云,成交金额 4.55 亿元。
2021年2月24日,海口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发布《海口市城市大脑二期项目》单一来源阿里云,预算8.61亿元。
从目前来看,在智慧城市大脑方面,阿里云可以说是一家独大。华为云、腾讯云、百度云及其他巨头云的份额都不及他。
很多人可能要问了,除了几家互联网巨头,就没有其他互联网科技公司了吗?有,比如:2021年1月14日,数字宁波科技有限公司 2.5 亿元中标宁波市大数据中心平台一期项目软、硬件及配套服务项目。
看到这家公司,你是不是觉得终于有一家互联网巨头之外的企业中标了?呵呵,你不要太过天真,因为互联网的半壁江山都是在互联网巨头手里,看下面这个截图,你会发现它依然没有逃出阿里的手心,因为阿里是数字宁波科的最大股东。
2021年2月9日,宁波城市大脑软、硬件及配套服务项目单一来源采购公示发布,预算16000万元,供应商依然是数字宁波科技有限公司。原因依然还是那个单一来源采购,而之所以数字宁波科技有限公司能够以单一来源采购方式获得,也是因为其背靠阿里。
数据的安全性成隐忧
互联网巨头们依靠消费互联网领域的平台经济垄断获得高额的利润,从而具有流量、人才、资金、技术、算法等各方面优势,因此如今各互联网巨头发力智慧城市大脑领域可以说犹如摧枯拉朽之势,建筑央企根本无法与其竞争。虽然每家建筑央企都有各自的信息科技公司,但是目前的业务布局主要在信息化、新基建、及未来社区方面,而在这些领域也都是偏向于“基建”属性的建设。
因此,在短期内,在智慧城市大脑领域互联网巨头处于垄断地位是无法改变的。而正如3.15曝光招聘平台简历被售卖问题后,猎聘、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相继在深夜公开道歉。因此从这里看到,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头等大事。不仅仅是个人用户,数据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赖以生存的基础,任何产生数据泄露的行为,都会给其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对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政府来说,如何保护个人、企业的数据安全,应该上升到最高的高度。
互联网巨头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除了垄断外,还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地方就是排他性。据悉,一些互联网巨头依靠自身的垄断地位在与城市签约时都会签订排他协议,只允许该平台的企业(子公司、控股公司)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数据是智慧城市的“主心骨”,开放的城市数据,可让城市管理环境更公开、透明,管理效率更高。今天,智慧城市应该是开放的生态平台,平台上面百花齐放。如果企业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你搞你的、我搞我的,相互排斥,这就会使得智慧城市生态失去多样性,且又难免会产生新的数据分割及孤岛现象。
建筑央企与互联网巨头
互联网巨头虽然占据了顶层设计的优势,但是我们开头讲了,智慧城市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而整个生态,绝不是某一家企业可以独立实现的。就比如上面讲了,建筑央企目前涉及到互联网的业务布局主要在信息化、新基建、未来社区等方面,而智慧城市是前面这些“信息化、新基建、未来社区”集大成者。因此用一个恰当的比喻,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建筑央企就好比是在打基础/打造四肢躯体、互联网巨头们则是在安装大脑,头脑再灵活、四肢跟不上也是白搭,因此双方可谓相辅相成。所以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企业和企业之间,彼此保持开放,并且互相配合。
建筑央企拥有基建施工(投、融、建、营)一体化的优势,外加如今每家都在发力信息化、新基建等,因此不久的将来随着建筑央企各方面经验/实力的积累,其也一定能够成为智慧城市大脑的主导者之一,与互联网巨头一决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