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宁高新区,长城重工新能源工程机械总部基地项目正稳步前行。这是长城控股集团在全国布局的第二个总部基地,也是济宁市近年来引进的重大制造业项目之一。项目的加速建设,不仅填补了全市工程机械产业缺少“绿色动力系统、智能化系统”的空白,更为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目前,项目(一期)部分产线已投产,其他厂房建设同步推进,企业正紧盯节点,确保按期建成投产。
走进项目(一期)新能源宽体车装配线,生产设备平稳运行,工人们各司其职开展装配工作。经过车架分装、pack包安装、驾驶室安装等21道主要工序,一辆辆新能源宽体车顺利产出、下线。

“装配完成后,我们会在工厂西北角的调试区域,对整机进行出厂前的百分百调试与检测。”长城重工有限公司工程总监、新能源装备项目基地负责人李光亮表示,这条生产线自今年9月份投产以来,产能逐步提升,目前一天能生产约10台车,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作为项目(一期)投入生产的第一条产线,所生产的这款新能源宽体车主要应用于大型矿山的物料运输。该车型满载总重量覆盖90t到150t级,相比传统燃油车,效率提升25%,在相同工况下,每趟能节省50%-90%的能源费用,每台车每年可为矿山节省运营成本约60万元。
“我们的产品目前主要销往四川、新疆以及内蒙古这三个区域。近期获得1000台订单,排产大约需要3个月。由于订单会陆续增加,订单可能会一直延续到明年年中,甚至更久。”李光亮表示,市场订单激增,推动这条全新生产线加速运转。

与此同时,工厂后续的各条生产线建设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李光亮透露,目前车间内共三条线,主体设备已安装完成,调试后即可生产。后续还将根据产品需求建设第三条生产线。
各条产线陆续投产,为项目科学高效推进奠定坚实基础。进入四季度,项目(一期)其他厂房建设稳步推进。“已建成的联合厂房正在生产。在建六栋建筑,包括厂前区、办公楼、食堂、宿舍、展厅以及维修精饰品和发运两个车间,预计明年3月至5月建成。”李光亮表示,规划今年12月底开始建设另外两个厂房,预计明年 5月至6月完成,将主要用于生产电动轮大载重产品和核心零部件。
此外,长城重工将借助济宁当地庞大的产业链优势,以及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实现“新能源工程机械第一品牌”的战略目标。项目一期产值预计将超过260亿元,可为当地经济贡献税收约13亿元。
据了解,项目整体规划建设年产 5 万台新能源挖掘机、装载机、矿用车整机总装工厂,以及三电系统、自动驾驶硬件、无人作业组件等核心零部件研发及生产基地。同时,引入数字化、智能化前沿技术,开发智能新能源宽体自卸车、装载机、挖掘机等产品,构建全系列产品型谱,满足矿山、港口、工业园区等多种场景需求。
长城重工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将直接拉动全市四轮一带、结构件、液压件等配套企业产值增长,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全市打造高端装备集群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