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起重机巨头们正试图通过贸易壁垒,阻挡中国竞争对手日益强大的市场渗透力。
据悉,欧洲起重机制造商已向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下属的物料搬运与内部物流协会提交针对中国移动式起重机的贸易申诉,请求欧盟委员会紧急调查“中国移动式起重机在欧盟市场的销售条件,该条件已对欧洲本土制造商构成明显不公平竞争”,申诉重点锁定起重量不低于30吨,且安装于自行式车辆底盘上的陆上移动式起重机。
目前参与申诉的包括利勃海尔(Liebherr)、马尼托瓦克(Manitowoc)、森尼伯根(Sennebogen)与多田野(Tadano)四家企业,均为该协会成员,这四家企业占据了欧盟移动式起重机市场约99%的份额。

申诉方指出,中国移动式起重机制造商正日益聚焦出口市场,而欧盟市场便是其主要目标之一。中国国内过剩的产能、现有库存规模,加之中国制造商享有各类政府援助与补贴,这使其在对欧盟出口时获得了极大的“不公平优势”。
申诉重点强调了该类设备对于“欧洲的战略独立性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关键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国防及应急服务等领域,同时还提及“军事行动”领域的关联意义。
借“安全”、“产业独立”之名推动行业性申诉,意在通过贸易救济工具加大对中国相关产品的限制,在欧盟工程机械市场上重新界定中国产品的进口条件和价格空间,从而挤压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报告,2024年欧洲建筑设备市场规模为433.7亿美元,预计该市场将从2025年的461.5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715.9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6.5%。市场虽在扩大,门槛却在不断提高,欧盟近年频繁使用反倾销、碳关税(CBAM)等手段,试图通过提高进口壁垒保护本土产业。
2025年4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移动高空作业设备征收“反补贴关税”,税率范围为7.3%至14.2%,此举是在2025年1月对中国移动高空作业设备征收“反倾销关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欧盟本土产业的保护。两项关税合计,使得中国移动高空作业设备在欧盟的额外关税将在20.6%至66.7%之间不等。
随着欧盟持续强化贸易保护措施,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进入欧洲市场正面临严峻挑战。对中国企业而言,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碳排放成本差异扩大,以及能源费用差距逐步加大,在出口方面的成本优势可能正被逐渐削弱,出口战略亟需调整与升级。
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一形势客观上将推动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强化技术创新,加速绿色转型,增加竞争优势;或者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推进本地化生产,强化供应链韧性,优化全球布局。唯有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战略和业务流程,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才能在全球市场中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