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循着机声穿梭厂房,橙黄色的钢结构件依次排开,火热生产与暑气交织。
在铁建重工长沙第二产业园A厂房,位于北区的A5产线起点工位上,一台凿岩台车的空车架稳稳落定。半晌过去,车架之上,特种装备总厂的装配钳工、液压钳工与装配电工轮番作业,接续着手中的操作。
凿岩台车生产线
今年第三季度,凿岩台车生产订单量翻了3倍。面对炎热的酷暑和新增的产量,大伙儿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塞尺量热,毫厘必争
在凿岩台车的主流水线上,装配钳工许敬宗弯着身子,和搭档正跟眼前的发动机、变速箱较着劲。
他手握塞尺,插进部件间隙,眼睛几乎贴了上去。“间隙必须控制在0到0.5毫米之间,多一丝震动加剧,少一丝磨损致命。”许敬宗的话语里透着韧劲,像他握塞尺的手,稳得没半分晃动。
这比发丝还细的容差,是设备动力持久的关键。热浪烤得金属发烫,灼着掌心,汗水湿透手套,让工具有些打滑,许敬宗的目光却牢牢锁在刻度上,纹丝不动。
许敬宗在装配连接螺栓
天太热,生产线上的法子也跟着活泛起来。
许敬宗介绍,总装时,把空调加氟作业前置,缓解了调试人员的高温“烤”验;遇到内部空间小的型号设备,先等装配电工、液压钳工布完线和管,再装笨重的传动轴。“这不止是疼惜工友,更是在效率上精打细算。”他嘴角带笑说道。
太阳越毒,产线上的章法越靠谱。
敲重型销轴、拧高强度螺栓、户外作业这些重活儿,都调度到清晨或傍晚的凉爽时段;弹性排班与错峰加班,巧妙避开午间高温;双人作业机制,确保工友间相互监护、及时提醒;班前会上,班长逐一察看员工状态,状态不适者安排调休。
许敬宗直了直腰,手里的扳手往工具箱上磕了磕:“工序安排越来越合理,天热了能找着凉快的时候干活,累了也能找个凉快地歇口气,干起活来更上心。”他笑着说,这一系列的工序调整,得益于制度关怀。
在这个夏日的产线上,跨班组的“错峰协助”更成常态。利用早晚气温适宜的时段,各工种集中攻坚空间受限工序,既减少高温烦躁带来的失误,也让整体流程更加顺畅高效。
底盘接管,根根洁净
钻进凿岩台车底盘下,就像挤在严丝合缝的铁盒里,空气更闷热。
液压钳工游锦先窝在里面,接着液压管。300多根管子,长短大小形态各异,在狭小的空间里盘绕。
每根管都连接着设备的“血管”和“神经”。接错一根,后续调试便如大海捞针。“型号、长度、走向,都在脑子里装着。”游锦先语气笃定。
游锦先手里的扭力扳手不时发出“咔哒”声。每一响,都是对标准的承诺。高温出汗,让手掌发滑。他时不时停下来抽检,生怕扭矩不足,留下渗漏的隐患。
游锦先在接管作业
油液的清洁度是液压系统的命脉。
高温天气,滴落的汗珠最容易成“隐形杀手”。游锦先先摘下手套,徒手操作,他要确保管路接口纤尘不染。汗水不断从额头滑落,他就频繁地用擦拭纸按压接口,在闷热中守护阀块的洁净。
“上午集中攻克又长又沉的硬骨头,下午再处理轻巧的细活。”一来二去,游锦先摸索出自己的高温应对节奏。这个工位不忙时,他就去到别的设备处理复杂工序,让协作在热浪中穿行。
热浪再凶,也有实实在在的防护。
加强夏季安全生产的一揽子举措,高温中暑应急处置预案的细致规定,还有多项制度的精准落地,都是高温生产托底的保障。
工位旁,移动式静音风扇转着,送出缕缕清风;工具柜上,菊花茶、冰镇西瓜、藿香正气水,摆得整齐、保量供应;班组饮水点近在咫尺,应急药品触手可及。
游锦先接完最后一根管,从底盘下钻出来。风正好吹过,带着点凉意。
万线穿浪,寸线较真
装配电工张志红面前,码着成捆的电线。他拿起剥线钳,俯身忙活。测量、裁切、分类,动作娴熟麻利。他手里的每根电线,来有源,去有向。
凿岩台车的线缆有十几种。多一根多余,少一根不成,接错一根就出故障。
布线有讲究。每束线要横平竖直,拐弯处弧度得正好。弯曲半径是线束直径的6至15倍,这标准不能动。“不光要看着整齐美观,更要保障信号通畅。”张志红说。
天热,汗多,螺丝刀和扳手在手里有点滑。每接好一个电气节点,张志红总要停一停。他拿起工具,反复测力矩,达标了才继续。
7月,张志红和搭档包揽了13台台车的布线。活儿不轻松,他们有自己的办法。“拍照上传,再双人互检。”两道关,护着质量。
两年前,他们发现了个问题。电线与油管走一条路,容易磨损。“得分开走。”他们提出了油管分离优化建议。这建议被采纳后,效果立竿见影。“现在,线是线,管是管,再没出现过磨损的情况。”张志红乐呵地笑道。
手里的活儿接着干。随着最后一颗螺栓紧固,凿岩台车装配好了。它缓缓移动,驶向调试区。“天再热,手里的活儿不打折扣。订单多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张志红嗓门亮堂,用袖子蹭了蹭汗。
凿岩台车生产线
产线上的热浪还在翻涌,工装上的汗渍层层叠叠。烈日下的毫厘坚守,工序里的优化巧思,还有那份实打实的关怀,共同支撑起重器的可靠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