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倡导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动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工程机械亦不例外,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于电动化转型,力求在这股新兴潮流中抢占先机。中联重科作为行业领军者,在电动化进程中成果显著,其发展路径备受关注。带着对行业技术潮流与趋势的密切关注,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编辑近日对话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全球研发中心搅拌车产品总监张国君,探访公司在电动化、国际化、智能化等方面的进展成效以及未来规划。
技术为根 电动化强势领跑
数据显示,在工程机械各细分领域中,混凝土搅拌车的电动化表现尤为抢眼,2024年全行业电动化渗透率接近50%,较前一年大幅提升约12个百分点。
对此,张国君表示,电动化已经成为公司极其重要的产品研发方向,2024年,公司90%以上的搅拌车研发项目涉及电动化领域,围绕节能降耗、余料监测、安全性、智能化等加强技术攻关,为产品的高效、安全与智能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在节能降耗层面,中联重科搅拌车通过优化动力系统与车身结构设计,降低车辆能耗,并精准调控电能输出,减少能源浪费;在余料监测方面,创新采用的传感器技术可实时监测搅拌筒内物料残留情况,避免资源浪费,并提升车辆运行效率;安全性上,配备多重主动与被动安全装置,全方位保障车辆行驶与作业安全;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降低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风险,确保各种复杂工况下运输任务顺利完成。
此外,在轻量化设计上,中联重科运用新型高强度材料打造主要承载机构和搅拌筒,有效减轻车身重量,降低能耗,提升运输效率。在搅拌性能优化方面,通过对搅拌叶片形状、布局以及搅拌筒转速的精细化设计,使混凝土搅拌更均匀,减少离析现象发生。而借助5G通信与物联网技术,车辆管理者更可实时获取车辆位置、运行状态、故障信息等,实现远程调度与故障诊断,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谈及电动搅拌车的优势,张国君介绍,除了绿色无污染这一社会效益,它更拥有一系列显著的经济优势。比如,它的维护成本更低,其动力系统结构简化,运转部件少,可减少因部件磨损带来的维护需求与成本;而在运行过程中,相较燃油车,电动搅拌车的使用成本降低70%以上。
再者,电动化让搅拌车的智能化变得更易实现,目前,中联重科电动搅拌车已成功实现了无人驾驶,并在河南某工地等多场合得到了实际应用,有效提升了运营效率。
中联重科“凌冠”二代充电式新能源搅拌
需求导向 国际化高歌猛进
在大力推进电动化的同时,中联重科搅拌车的国际化步伐也在稳步加速。
曾几何时,在大规模基建的强力拉动下,中国单一市场的搅拌车销量一度超过其他国家总和,但随着基建热度消退,房地产进入调整期,近年来,国内搅拌车销量开始大幅下滑,海外市场比重日益上升,重要性愈加凸显。
但显而易见的是,海外市场开拓并非一路坦途,它有着诸多制约因素,一不小心就容易掉入“陷阱”。“举个例子,同样说英语的国家,对某一术语、部件的描述却可能是不同的,要是用同样的词,会让用户不明所以。”
相比以上繁琐且重要的细节,对于中联重科来说,因为有来自全球各地的数量众多的研发人员的强力加持,技术壁垒的打通反倒显得更容易些。
“回想多年前,海外同行对我们来说还得仰望、学习,但今天,我们在许多领域,比如智能化,早已超过了海外同行。哪怕他们有先发优势,但我们凭借快于他们数倍的产品迭代速度,根据用户的诉求不断去改进,产品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
准备发往海外的中联重科搅拌车
而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便是产品定制化,这也是中联重科优于众多竞争对手的一大独特优势。
在跟笔者会面前,张国君刚刚陪同市场同事接待完某海外客户,该客户此前曾多次批量购买中联重科搅拌车,此次又带来了120台的购车意向,附带还有对产品的新的性能要求,而这些新要求,通过定制化即可实现。
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了解到,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有效助力了模块化生产和对品质的标准化管控,从而大幅降低了定制化门槛,中联重科搅拌车产品的定制化比例越来越高。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与国内市场不同,电动搅拌车在海外市场基本上属于空白,只有零星的销量。不过,中联重科目前已在智利等市场已经实现了零的突破,未来将逐步加大电动搅拌车的推广力度,尤其在高油价国家。
随着中国电动化渗透率的不断提高,这一技术优势也将逐渐影响到全球,在国际化的征程中,中联重科正一路高歌,一路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