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挖掘机全年销售数据的出炉,国内市场连续三年的下滑态势被扭转,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有望迎来上行周期。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共销售201131台,同比增长3.13%。其中,国内销量为100543台,同比增长11.7%;出口数量为100588台,同比下降4.24%。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晴雨表”,挖掘机销量在2024年实现止跌回升,结束了连续下滑态势,释放出积极信号。
“展望2025年,国内挖机销量有望保持约10%的增长;出口市场来看,2025年叠加主要地区经济温和复苏,挖机销量降幅有望明显收窄。”东吴证券分析师周尔双表示。
徐工新能源矿用混动挖掘机XE650GK HEV亮相。
暖意浓,行业或迎上行周期
2024年3月以来,行业回暖态势渐浓。国内挖掘机销量增速开始恢复正增长并逐月保持,海外市场销量在2024年11月和12月恢复正增长,且增速维持在两位数。
工程机械行业是强周期性行业,周期主要受下游房地产、基建、出口等需求变化以及自身设备更新周期、环保排放政策等因素影响。工程机械行业平均周期大致为8-10年,最近一轮上行周期从2016年开始,到2021年上半年结束,之后是持续3年的下行周期。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国内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挖掘机总销量连年下降,分别为34.28万台、26.13万台、19.5万台。其中,国内年销量分别为27.44万台、15.19万台、8.99万台,同比分别下降6.32%、44.6%、40.8%;海外年销量分别为6.84万台、10.95万台、10.5万台;同比分别增长97%、59.8%、-4.04%。
2024年3月以来,行业回暖态势渐浓。国内挖掘机销量增速开始恢复正增长并逐月保持,海外市场销量在2024年11月和12月恢复正增长,且增速维持在两位数。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2024年12月,国内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销售各类挖掘机19369台,同比增长16%。其中,国内销量为9312台,同比增长22.1%;出口数量为10057台,同比增长10.8%。
“从国内市场来看,增速持续超预期主要受益于水利工程和矿山景气度高,对应小挖和大挖需求较好;出口主要受益于去库存完成,叠加部分地区(以印尼市场为典型)需求显著回暖。”周尔双分析认为。
在开工方面,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国内工程机械主要产品月平均工作时长为93.9小时,环比下降2.91%,其中挖掘机91.5小时,月开工率68.3%。
挖掘机销量是反映基础设施建设、观察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变化的风向标。2024年,虽然行业仍在周期中,但改善回暖信号已越来越多。
另外,2024年装载机销量也实现正增长,其中国内销量降幅收窄。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国内装载机主要制造企业共销售各类装载机108209台,同比增长4.14%。其中国内销量54326台,同比下降3.94%;出口量53883台,同比增长13.8%。
国开证券在研报中提到,2024年以来,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加持下,以挖掘机为代表的土方机械行业需求逐步筑底回升,而起重机、升降工作平台等产品受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拖累,市场需求仍然低迷。随着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持续协同发力,基建投资有望稳步向上,房地产投资有望企稳,国内工程机械整体需求有望边际改善。
挖增量,全球化产业布局加快
国内市场已进入存量时代,工程机械国内企业的增量就是海外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近年来伴随着核心部件国产化率大幅提升,国内厂商已具备与海外巨头扳手腕的能力。
尽管2024年挖机总销量超20万台,对比过往年度,拆分内外销数据不难发现,内销量由2021年“峰值”的27.44万台降至2024年的10万台,外销量由同期6.84万台升至2024年的10万台。
与此同时,2024年工程机械出口额持续实现正增长,海外市场仍是工程机械企业未来布局重点。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金额为528.59亿美元,同比增长8.87%。
国内市场已进入存量时代,工程机械国内企业的增量就是海外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近年来,伴随着核心部件国产化率大幅提升,国内厂商已具备与海外巨头扳手腕的能力。
来源:摄图网
从上市公司业绩看,工程机械板块内多家龙头持续加快全球化产业布局,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海外市场的权重正逐渐超过国内。2024年,徐工机械(000425.SZ)前三季度净利润53.09亿元,同比增长9.71%;三一重工(600031.SH)前三季度净利润48.68亿元,同比增长19.66%;中联重科(000157.SZ)同期净利润31.39亿元,同比增长9.95%。
徐工机械将国际化作为穿越行业周期、打造百年老店、建成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加速推动国际化战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进一步完善全球产业布局,覆盖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在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中,国际化收入占比46.6%,同比增长约9%。
中联重科也在出海业务方面交出满意答卷。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境外收入176.44亿元,同比增长35.42%。“境外收入占比以及新兴板块占比的大幅提升,使得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来源渠道更多、稳定性更强、质量更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韧性和动能持续增强。同时,海外营收的区域分布愈加多元、本土化布局更加完善,产品更加丰富。”中联重科相关人士表示。
作为推土机行业龙头,山推股份(000680.SZ)不断拓展海内外市场,推进海外市场本土化运营。目前,山推股份在俄罗斯、美国、乌兹别克、沙特、比利时等地先后建立海外子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大幅增长,截至目前,海外收入占比超过55%。
此外,柳工(000528.SZ)已成为生产制造重大基建领域国之重器的国际化企业,在出海业务方面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公司目前拥有30余家海外子公司和机构、4大海外制造基地、500多家经销商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柳工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成为近年来业绩增长的核心动能,有效平衡了行业周期波动。”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轮工程机械周期的利润来源与上一轮周期(2016-2021年)相比,已发生较大变化。”在周尔双看来,上轮周期利润主要靠销量扩张带来的规模效应摊平成本,取得较高利润率,但此轮周期核心下游基建地产需求持续萎缩,规模效应不明显,各公司核心注重降本增效、控制风险,通过成本管控和结构改善提升利润率。
促发展,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虽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得益于“两重”“两新”等一揽子政策及时出台,政府投资持续发力,带动放大作用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明显回升,推动工程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位于湖南长沙的三一重工“18号厂房”内,基于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遍布全国的上百万台挖掘机、吊装设备、混凝土机械等设备的大数据,汇聚成实时更新的“挖掘机指数”。透过大屏看,最新的“挖掘机指数”体现我国基建脉搏跳动,映射投资活力。
2024年,各类机械设备中,“劳模”当数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等吊装设备,开工率达到72.91%,位居大类设备榜首;挖掘设备开工率为58.87%,位居第二;工程设备开工率为54.21%,位居第三。其中,吊装设备全年有11个月开工率在60%以上,2024年3-6月更是超过70%。
从全国范围来看,2024年全年有23个省份工程机械综合开工率超过50%,其中安徽、浙江、江西、海南、湖北、四川、福建、重庆、广东等省市开工率超过60%。
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虽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得益于“两重”“两新”等一揽子政策及时出台,政府投资持续发力,带动放大作用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明显回升,推动工程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9月下旬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有效落实存量政策的同时,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指出,工程机械行业努力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全行业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重大技术装备成果丰硕,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度持续升高,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施工有序推进。特别是企业全球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出口额同比创历史新高。
财通证券分析师佘炜超也认为,国内需求逐步迎来边际改善。
首先,新增需求有望企稳,地产领域有望逐步止跌企稳,基建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加码,乡村及水利项目持续发力,基建投资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持续凸显,对工程机械行业的拉动作用有望逐步显现。
其次,更新需求有望逐步启动,按照八年设备使用寿命周期进行测算,工程机械行业2025年有望迎来新一轮更新高峰期,更新需求曙光初现。
此外,受益于国内环保等政策陆续出台,国内工程机械主机厂陆续加大布局电动化产品,产品电动化率持续提升。工程机械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机器代人趋势愈发明显,小挖等设备需求持续恢复。
展望未来,苏子孟表示,2025年,国家会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随着宏观调控力度加大,支撑行业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因素会继续增多,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环境将持续向好。(来源:中国工业报 记者 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