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全文如下:
说起重型设备,最关键在其动力澎湃的心脏——发动机。2月5日,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记者来到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柴”)生产车间,实地探访发动机产品的一线生产情况。
质量制造 提质增效
一辆辆AGV智能运输小车来回穿梭,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自动化机械手臂上下挥舞……走进玉柴的全自动加工车间,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在玉柴国六智能化生产线上,机器人正在作业。
“这里主要是生产8至16L排量的重型发动机产品,同时这个车间也是我们的‘黑灯工厂’。”玉柴制造事业部五发车间主任缪祥超介绍,现在的生产线在不开灯的情况下,也能够正常进行生产作业,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
其实,“黑灯工厂”里并不是漆黑一片。它也被称为智慧工厂,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所有的生产、存储、搬运、检测环节无须人工操作,主要由智能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按照软件系统的指令自行完成。
玉柴始建于1951年,总部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经过70余年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生产到科技创新的发展过程。2019年,玉柴建成了全新的智能化工厂,所有的环节都是通过5G网络连接,从发动机的上料到不同工序间的运转,都是通过自动物流车以及桁架机械手自动转运完成,每项操作的平均作业时间仅90秒,效率比传统生产线提升50%以上。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卓越级智能工厂(第一批)项目名单,其中玉柴的发动机端到端全流程数字驱动智能工厂项目成功入选。
“我们一季度的订单比较多,同比增长近20%。现在生产一线的员工工作热情较为高涨,大家都在全力以赴抓产出,确保第一季度能实现开门红。”对于一季度的生产供应情况,玉柴生产安环部集成计划科科长储大伟信心满满。
玉柴一方面积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在进一步拓展海外产业布局。2024年,玉柴与德国MTU就合资公司玉柴安特优二期项目正式签署合资协议,携手打造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海外建厂取得突破性成果,首个在海外设立的工厂——玉柴泰国工厂正式投产,规划年产能超5万台;玉柴越南工厂开工建设,第一期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投产,将立足泰国和越南,辐射整个东盟市场。
2024年8月,玉柴越南工厂奠基。
“近年来,玉柴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在配合我国大型商用车企业出海的过程中,在全球已建立起数千家服务站。未来,我们规划还要在全球建立20家以上的国际化工厂,进一步提升玉柴在国际舞台上的品牌影响力。”玉柴副总裁王利民表示。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长期以来,玉柴坚持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瞄准“卡脖子”核心技术,密集突破、攀高向新,截至目前,公司拥有授权专利8600件,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其中“节能环保型柴油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六项研发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玉柴研发的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大马力燃气发动机。
作为全球汽车供应链百强和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在发动机研究领域,玉柴在玉林、南宁、江苏、欧洲建立了四个研发基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内燃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率先推出首台满足国一至国六排放法规的发动机,以及全球首款功率分流型插电式混合动力、中国首台商用车燃氢发动机等具有首创意义的产品,引领了发动机行业的绿色革命。
“我们将加速推进玉柴规模倍增工程,做全做新做强传统动力、新能源动力、智能装备三条赛道,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谈及玉柴下一步的发展战略,玉柴董事长助理杨振表示,玉柴将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技术攻关,持续推进产品技术研发工作,力争打造更多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玉柴长期坚持高的研发投入占比,连续多年的研发投入超过6%。”国家卓越工程师、玉柴总工程师林铁坚表示,在未来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方面,玉柴将持续加大投入,特别是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加强整个研发团队的建设,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带动玉柴乃至我国整个内燃机行业向高水平迈进。
如今,玉柴的产品已经覆盖卡车、客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发电设备等近百个细分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动力大超市”。截至目前,玉柴累计产销发动机超1000万台,并批量出口至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