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喜欢读小说,精彩的故事,英雄的形象,让我们拿起书就放不下,深深地被书里的情节所打动,读完仍意犹未尽。我的近视并不是学习所致,而是躺在床上看小说造成的。那时觉得作家的职业很神圣,遥不可及。
2007年我从沃尔沃建筑设备销售公司转到山东临工工作,希望与原来的同事保持联系,就通过邮件给朋友们分享周末下午茶,每周六发一篇,从转发别人的好文章,到翻译国外的好作品,最后开始写原创文章,传播媒介也与时俱进地从邮件转为微信公众号,至今没有间断过。
2013年12月22日文汇笔汇上刊登了我写的冬至文《父亲给我上的最后一课》,这是我在父亲住院期间关于死亡的感悟,思考是否有必要过度治疗,如何才能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获得了很多读者的共鸣。
2014年5月,我的文章入选了文汇报笔会年选《黎明即起》一书。一个不留神,我混入了作家的行列,文汇报里很多人都在打听,“这位姓叶的作家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因为书里文章的作者中名人如:杨绛、黄永玉、王安忆等一大把,只有我默默无闻。我心里很清楚,我根本不是作家,只是写了一篇不错的文章而已。
此时,写书的种子已经悄悄地埋在了我的心里,我要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总结出来,留给他人,帮助他人,点亮他人,也许这就是作家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和价值。
最近5年,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配件库存计划上,很多企业在销售产品(工程机械、农机或汽车等)之后,为了保证维修服务的及时性,必须准备大量的配件库存。可是由于产品型号众多和市场需求改变,出现了很严重的库存错配问题,即客户需要的配件缺货,而仓库里存储的配件却呆滞,造成大量浪费和损失。
这是主机厂、经销商和配件店共同的痛点,也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短板和瓶颈。我在书中讨论了服务后市场MRO如何做好库存计划,避免错配陷阱的方法。
未来,如果我写第二本书,那一定是一本关于服务的书,希望能彻底改变中国人对服务的认知。
9月19日产业大会上的新书发售仪式
?我深知,我这个“作家”是打引号的,只是对后市场库存计划这个专业领域经验的一个总结。清华大学出版社由于不确定这个细分领域里会有多少读者,所以第一版只印刷了1500本,书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卖断货了,出版社马上又安排加印,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我这次是自费出书,什么时候出版社付稿费找你约稿出书时,你才是真正的作家。
要成为作家不仅需要有写作的天赋和功底,还要耐得住孤独和寂寞,写作很辛苦和无聊,一年写作下来,我坐破了3条裤子,每天头皮上都会冒油,说明脑细胞消耗很大,还要承受颈椎的疼痛。写作中间我妻子经常叫我帮她做事,迫使我离开书房,活动一下身体,因为久坐对健康很不好,而我一旦投入写作往往会忘记时间,甚至废寝忘食。
一年前我就告诉很多朋友我要写书了,这样做的目的是断了自己的退路,要么写出书来,要么没有信守承诺。幸好我终于完成了第一本书,一本封面上写着“叶京生著”的书。这本书在一些专家眼里水平不够高,系统性不够强,案例可以更多,也许三年以后我也会发现书中的很多不足,这会成为我写下一本书的动力。
写作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作家并非遥不可及,我在家里的语文水平排名倒数第一,可这并不妨碍我写书,书里最重要的是你的认知和故事。当然,写书与写文章非常不同,文章提出观点,有些甚至没有答案,可写书则需要更强的理论和逻辑,不仅提出观点,还要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难度大得多。
本书的出版让我信心倍增,从今以后我的库存计划培训课程也有教材了,我也希望朋友们能把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写下来,工程机械行业里执行力强的人很多,思考力强的人太少。
在9月19日的新书签售仪式上,一位朋友调侃说:“恭喜叶总,成功地完成了从职业经理人到作家的转型。”我回答说:“当作家哪有那么容易?我还在路上呢!”希望你也在路上,让我不会感到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