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池黄高铁最后一座隧道——棠棣岭隧道顺利贯通;6月1日,杭温高铁首批长钢轨运抵义乌铺轨基地,为后续全线铺轨奠定基础;6月2日,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沪宁段首榀箱梁成功浇筑,项目建设进入箱梁预制生产阶段……近期,长三角铁路建设持续保持加速奔跑态势,20多个建设项目抓工期抢进度,全力以赴按预定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铁路网规模等级实现飞跃,累计完成基建投资7534.2亿元、技改投资248.3亿元,开通新线5945.4公里、其中高铁4799.6公里,是历史上投资力度最大、开通新线最多的一个时期,‘轨道上的长三角’主干网基本建成。”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长三角铁路完成基建投资1089亿元,连续7年保持800亿元以上规模。
在江苏,铁路建设项目投资逐年递增,郑徐高铁、徐盐高铁、连徐高铁等11条铁路投入运营,打通了沿海、陆桥及中轴高铁通道,实现全省干线铁路成环成网,沪苏通、五峰山两座公铁两用跨江大桥更是改写了世界桥梁建设史。
苏北高铁网日趋完善,助力文旅行业逐步复苏,游客出行范围由沪宁杭、苏锡常等传统旅游城市,逐步向扬州、盐城、徐州等苏中苏北地区拓展。
“高铁有效拓展了淮安中远程旅游客源市场,即使受疫情影响,淮安市去年仍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80.85亿元、比2020年增长5.24%,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2493.55万人次、比2020年增长13.08%。目前,到淮的多数游客来自省内其他城市,占比超六成,省外游客主要来自长三角,乘坐高铁抵达的游客约占15%。”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产业科技处处长赵延考说。今年春季,苏中苏北一些热门景点成为外地旅客出游的重要甚至是首要选择。徐州东站日均客流突破5万人次,扬州东站日均客流突破2万人次,淮安东站、连云港站、盐城站等车站日均客流均超过1.5万人次。
安徽全省有34个县通达高铁,县域覆盖率近六成;高铁在全省铁路网中的比重达到4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开通至23个省会(直辖市)城市和110多个地级市直达高铁动车。
在浙江湖州,距离湖州站不到10分钟车程,汇聚一批科研平台和科创人才的西塞科学谷雏形初具,这里正成为湖州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湖州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伟说:“今年我们计划再招引6家实验室,届时入驻的博士将达150名左右,到2024年沪苏湖铁路开通,浙江与上海、江苏等地人员往来将更加方便。”
截至去年底,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达13749.7公里,其中高铁达6704.4公里、占全国六分之一,相当于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排名第三的西班牙高铁里程总和,“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驶来。
织线成网、互联互通、持续扩容的长三角铁路版图,让长三角区域内除舟山外的所有地级市实现“市市通动车”,动车组列车实现公交化开行,“1小时至3小时生活圈”梦想变为现实,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保障。长三角铁路网尤其是高铁网,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成就之一。
今年“五一”假期,长三角铁路8天发送旅客超2660万人次,日均发送超330万人次。其中,5月1日发送旅客371.1万人次,创下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其中,江苏铁路累计发送旅客887万人次,日均111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1800%,比2021年同期高7.5个百分点。今年1—5月,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逾3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3%,为扩内需和稳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今年,铁路部门将聚焦构建长三角区域高度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科学有序、安全优质抓好铁路建设项目实施。年内,沪宁沿江高铁、杭昌高铁黄昌段(安徽段)、金华至宁波铁路、宁波铁路枢纽庄桥至宁波段三四线、合肥派河港铁路物流基地等5个项目具备开通条件,计划开工杭州萧山机场联络线、北仑支线复线等5个项目,稳步推进沪苏湖铁路、杭温高铁等22个重点续建项目建设;年度建设投资计划达900亿元以上。
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新建潍坊至宿迁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省铁路办工作人员表示,建设潍宿高铁,可以加快形成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和合肥至青岛高速铁路通道,完善区域高速铁路网络布局,缓解京沪高铁运输能力紧张状况,对于改善沿线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京津冀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与长三角地区的融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根据长三角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轨道上的长三角”基本建成,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近1.67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近9200公里,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上海局集团公司管内段全部贯通,支线网络微循环更加畅通。长三角城市群将打造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以宁波、温州、徐州、黄山等城市为节点,以城际铁路为通道的“多三角、放射状”城际铁路网。
未来5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铁路的中心任务是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努力当好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预计到2025年,长三角铁路网密度将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将为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