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资讯中心 企业
新华社《瞭望》| 走近大国工匠,触摸大国重器
2023-05-13 来源:新华社《瞭望》周刊

他们耳聪目明、心灵手巧,在工厂里和车间中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在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下逐浪拼搏、追求卓越。

他们择一事终一生,偏毫厘不敢安,依靠常年的学习、钻研和坚守,擦亮了大国重器的金字招牌,雕刻着新型工业化的强国梦想。

在精密处突破“卡脖子”

戈壁滩上风沙飞扬,吊机轰鸣,一座座巨型风机拔地而起。

徐工集团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级起重机,伸展钢铁“巨臂”轻轻一抓,稳稳升向高空,犹如“超级鱼竿”,将直径达193米的风机叶轮吊装到位。

这一“千吨级”超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主要应用于风电机组的安装,是工程装备行业公认的科技含量最高、研发难度最大的产品之一,被誉为工程机械技术的“珠峰之巅”。

XCA2600超级起重机最大起重量可达2600吨,特别在160米起吊高度下,可实现173吨的极限吊重,代表了目前全地面起重机的最大吊重。就是这一擎天巨臂,研发一度卡在一条小小的螺纹上。攻克这一技术瓶颈的是特级技师孟维及其团队。

孟维是徐工重型的一名数控车工,在超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的精密处深耕二十余载,今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2002年,孟维以优异成绩从当时的徐州工程机械技工学校毕业,来到徐工重型工作,成为一名车床操作工。凭着一股韧劲,从零学起,逐渐成长为精通数控机床加工和维修的专家。

他清楚记得,2015年前,起重机的核心零部件大多依赖进口,购买周期长、价格高昂,更面临“卡脖子”风险。孟维带领团队迎难而上,经过50多万次磨损及加载试验,先后攻克了6种核心零部件难关,打破国外垄断,完全替代进口部件,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逾千万元。XCA2600超级起重机的零部件国产化就是在这个攻关过程中产生的。

孟维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吊起2600吨级物体时,产生的巨大拉力,实际维系在起重机重载转接结构上。根据设计图纸生产的第一批产品,在极限试验中屡次发生断裂。经过数十次失败后,孟维发现,问题出在承重部件的一个异形螺纹上。“精度没有达到要求。我看了断裂的截面,感觉连接还是不顺滑,存在应力集中风险。”

刀具是打磨精密零部件的利刃,但2600吨级起重机上的异形螺纹工件,重量达227公斤,没有适配的刀具来加工。孟维尝试把18把非标刀具拼接起来,但生产出来的螺纹受力不均,容易断裂。“当时我们生产的梯圆螺纹最大螺距是16螺距,XCA2600要求是20螺距,要不断革新刀具。”孟维说。

两周之内要给出解决方案,孟维牵头三人攻坚小组,推翻了20多种方案,反复优化论证,最终为异形螺纹研制出一套精确到微米的专用刀具,成功通过极限测试。“第一批只生产出20片,后来我们一点点优化,提高了良品率。”

突破技术瓶颈,成就了徐工出品的“全球第一吊”。如今,由孟维加工出来的超起转接结构,已广泛应用于徐工千吨级超大吨位起重机上。

* 特此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所有。若需转载需注明新闻来源及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他媒体、网站 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发表我的评论
后参与讨论 1/1000 提交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20世纪40年代,沐浴着抗日战争的烽火,源起三大厂的徐工开启了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历程。1943年,徐工集团正式成立。75载潜心专注,29年创新引领。徐工集团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地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宏大、产品品种与系列齐全、独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6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第4位,沉着、大气的徐工集团坚守着大国重器的责任与使命,在产业报国的道路上稳健前行。为祖国效力,为世界担当!未来,徐工集团将秉承“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和“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向着梦想的珠峰不断攀登,成为全球信赖、具有独特价值创造力的世界级企业!徐工徐工,助您成功!
进入品牌专区
热搜词按照字母排序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其他
21-SUN公众号
铁臂商城手机端
铁臂商城公众号

掌握全局,把握市场

买设备,就上铁臂商城!

为用户提供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设备的信息查询、设备询价、产品投诉等服务。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20世纪40年代,沐浴着抗日战争的烽火,源起三大厂的徐工开启了与共和国同呼吸、共...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