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小松于近期宣布,2022财年(截至2023年3月)加快涨价,计划涨价1000亿日元左右,为的是加快吸收原材料价格和物流运费上涨,转嫁成本。此番涨价若能实现,价格涨幅将达到4%。
小松涨价扩大到全球市场
事实上,早于2008年,小松就曾提高过工程机械的价格,2022年1月起,面向日本国内的液压挖掘机等工程机械与叉车的全部型号也平均提价10%。
近年来,受全球供应链紧张、资源价格上涨和基础设施投资扩大的推动,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拉低了小松整体利润,即便采取了在钢材价格相对较低的中国增加采购等措施来削减成本,也无法完全消化钢材价格和物流费的上涨。
因此,小松计划除去营业收入一成的日本国内,在海外市场也通过涨价来消化成本。
外资品牌扎堆涨价降成本
据悉,日立建机已提出通过提价消化成本的方针,将涨价300亿日元,涨幅3%左右,略低于小松。
在此之前,卡特彼勒早于2021年开始涨价,且与前两家相比上涨幅度更大。据悉,其2022年4~6月涨价带来的增益约为11亿美元,占到销售额的8%。
究其原因,无非是仍在持续的全球供应链紧张的问题。在整个建筑机械行业,厂商的未交货订单持续增加,经销商的库存一直很少,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供应链短缺以及劳动力短缺、价格上涨等使得工程机械制造成本不断上升,各外资品牌即使采取多种降本措施,也无法覆盖成本的上涨,涨价则是为了转嫁成本。
外资品牌在中国处境更忧
实际上,对设备制造商而言,受供应链紧张和劳动力短缺引发的成本增加是所有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大部分国产品牌会选择自己内部消化。长此以往,本就有价格优势的国产品牌在全球市场将更具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格局逆转,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国产品牌产品品质提升显著,更兼具价格、渠道和服务优势,市占率飙升,持续挤压外资品牌的生存空间。原先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日韩系品牌市场份额不断压缩、约翰迪尔退出中国市场、卡特彼勒推出适合中国行情的GX型挖掘机......就外资品牌而言,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已经成为一块越来越难啃的骨头。
现如今,外资品牌相继涨价,面对具备价格优势且核心竞争力、差异化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国产品牌,他们在中国的处境会越来越危险,之后重蹈约翰迪尔之路也未可知。
工程机械市场需求不会一成不变,当无法置身事外之时,众企业也不得不调整业务和结构来应对改变。此番外资品牌涨价,为国产品牌出海提供了窗口期,外资品牌、国产品牌之间的竞争将转向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