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3日下午,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在湖南长沙隆重举办,论坛主题为“新阶段、新格局、新作为”。
高层论坛(二)
对话嘉宾:千里马机械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义华、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宫立强、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亚楠、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上青、小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春江、辽宁三三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春雷、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元松,高层对话(二)由协会副会长李建友主持。
高层对话(二)现场
李建友:围绕主题“新阶段、新格局、新作为”,共同探讨如何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构建行业新发展格局,开创工程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先谈谈各自企业的2022上半年的经济状态情况。
同力重工是矿机头部企业,2021年我国煤炭市场价格火爆,不少地方相继出台限电的政策,请同力重工许总从公司的角度预测一下2022年下半年非公路矿车,矿山市场是否可持续利好?
许亚楠:自卸矿车所处的是工程机械行业的细分市场,主要是面向露天矿山,面向大型土石方的场内运输,短距离运输的细分领域。
在工程机械行业自去年5月份到现在持续下降的环境下,我们由于能源、原材料这两项大宗商品的涨价间接成就了我们所在的小行业出现了一个小气候,所以我们这个细分领域一直处在扩产状态。但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可能独善其身。
近几个月,不管是煤炭还是砂石骨料,市场都趋缓,我们上半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但近两三个月国内市场增幅明显缩小。从目前分析,下半年的利好和利空的因素同样多,不确定性极大,但由于大宗原材料和能源商品的刚性需求,加上国家近期出台一系列稳经济的政策,我们对整个经济发展还是有信心的。
我认为宽体自卸车这个行业今年下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是持平的状态。主要是“国四”切换,给明年上半年造成不确定性。
同力重工在18年前开发的非公路宽体自卸车,这个产品技术发展空间非常大,再加上现在新能源、智能化这些技术的加持,我对这个行业的长远发展信心十足。
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亚楠
费春江:今年上半年挖掘机市场表现非常惨淡,实际上小松在两年前就预计到这波下行周期。两年前小松体系已经开始引导代理商一起实施了一些应对措施,但今年上半年又叠加了新冠疫情的影响,原来预期这五年的周期是基于对房地产下降周期的预测和传统基建,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基础建设的完备,工程量增速的减缓作了预测。
原来预测会有40%左右的下降,但事实上1-6月份挖掘机市场包括国产品牌、外资品牌在内下降了54%。小松作为一个外资品牌在国内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所有的外资品牌下降接近65%,非常惨淡。
此外,对市场前景的预期,一是基于房地产的传统基建,二是现在国内存量市场非常大。基于我们对小松自己13万台挖掘机的数据来看,每个月平均有12%-15%左右的车出于停机状态,按目前市场200万台挖掘机保有量推算,每个月0小时工作时长的设备超过20万台。所以即使有一些工程的恢复,但存量设备的复活就会抵消掉需求,因此市场需求增量并不明显。
2022年,下半年比上半年跌幅会小一点,但是较去年同比是下降的。
小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春江
李建友:小松公司在工程机械行业是标杆企业,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贵公司在互联网推动下,新技术应用到了销售端和服务端,请小松费总谈一下你们公司是如何运用大数据这个平台来做售后服务工作的?
费春江:小松在大数据方面的应用主要指20年前就在国内推出康查士设备管理系统,对设备进行大数据的跟踪、管理。一方面是为客户提高设备的作业效率,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另一方面是将它用于设备的监控,防止故障发生,以及发生故障后能够迅速处理。在大数据,特别是在服务方面,小松主要是对技术资源中心工作进行完备,对设备进行提前性的预防和现场服务的支持。比如,服务人员使用智能头盔,在我们的技术支持中心就能看到现场设备的一切状况,以此来提供相应的支援和技术支持。
李建友:代理商是连接主机企业、产品以及用户的桥梁,本次会议主题发言环节中好多企业都谈到了要融合发展、协同发展。那么在当前营商环境下,就代理商的生存与发展这个话题,请杨董事长谈谈建议和看法。
杨义华:这一年多以来,代理商日子难过,没有核心竞争能力,生存很艰难。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制造商的统计制度导致企业一味追求市场占有率,负毛利的14万/台的小型挖掘机卖得最多,利润率高的140万/台的中大型挖掘机反而卖得少,这样无利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此呼吁制造商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不考虑代理商的生存,而是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相互扶持,协同合作,才能更有利于维护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有的代理商也在想方设法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尽管很困难,但对未来还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千里马机械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义华
李建友:吕总如何看待盾构施工工法在隧道建设领域的应用前景?未来施工工法如何影响高端盾构装备的发展?
吕春雷:盾构机是一个特殊的产品,它是单件小批量定制化,与其他工程机械还不一样。它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两个大的方面:第一,传统领域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比如地铁。第二,新型领域有结构性的高峰。比如地下停车场。
从未来工法的角度看,施工工法会倒逼推进高端装备的发展,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要满足功能性需求。
第二、要满足经济性需求。
只有盾构机实现生产成本的下降,才会大大促进产品的应用。
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这个行业总体上会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
辽宁三三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春雷
李建友:天工院是工程机械成立较早的科学研究院,支撑着我们产业技术基础,今后研究院如何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来助力行业技术进步?
宫立强:天工院原来是行业的技术归口所,成立至今已有60多年,一直把助力行业技术进步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使命。院所靠提供技术、图纸给企业而生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前院所在行业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如何发挥作用,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觉得还是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找到院所与企业间的差异化,而不是单纯的同质化竞争。企业现在研发实力都很强,院所挖掘机研发不如三一、装载机的研发不如柳工、推土机研发不如山推,但我们把立足点放在行业的一些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包括标准检测。这些年天工院一直在工程机械的节能减排、智能化、电动化、物联网,包括标准技术、测试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积极与业内企业一起合作,包括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同时积累了很多成果,也形成了很多技术储备。
为了提升院所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我们在开展电动化技术研究的过程中,着重强化了从技术研发到关键部件国产化,标准体系建立、测试方法研究、测试实验装备研制等全链条的同步创新。通过这样的研发为我们行业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提供完整的技术体系支撑。
另外,这些年把我们积累的技术基础、优势和成果应用从工程机械领域逐步向汽车领域拓展。同时,汽车领域的经验对我们工程机械中新能源,包括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研发又起到了促进和借鉴作用。
在未来行业发展过程中,院所的研发与各企业的研发不矛盾,不是竞争,而是一种互补共生的关系。企业和院所共同成长,才能真正迎来助力行业的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
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宫立强
李建友:希望我们在新格局、新阶段中,科研院所通过高质量的标准去引领高质量的发展,做好我们的创新工作。
恒立液压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标杆企业,在高端零部件发展方面有什么规划?如何促进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高端液压零部件实现高端化的发展?预测市场走势。
贾上青:作为零部件制造企业,恒立液压也是紧跟工程机械主机厂的发展,现阶段主要向智能化、电动化和国际化三个方面发展。
第一,智能化方面。智能化工厂、智能化产品是恒立液压持续追求的发展目标,近年也在持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在自动化产线方面,恒立液压引进了14条FMS柔性化生产线,包括自动检测线、自动热处理线等。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提高生产效率;二是为了应对行业周期性的调整以及产业工程人才对企业造成的负担。
产品智能化方面,恒立液压开发了整套解决方案。2020年组建团队以来,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这些新产品投入市场后迅速获得大量客户的认可。如,2022年1月研发生产的液压马达,3月就获得美国地区4000套的订单。这些产品在智能挖掘机、高空作业平台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应用,同时也为客户提供了整套解决方案。
第二,新能源和电动化方面。恒立液压进行了大规模的布局。2022年,恒立液压出资30亿元在南京成立了恒立电控,并迅速组建了一批高素质、行业资深的专家团队,进行工程机械的电驱、电控等系统产品的研发制造。同时,投资20亿元建立了电缸产品生产工厂。
电动化产品是恒立液压的重点研发方向,像电动比例控制阀、电缸、电控、电驱等,恒立液压集结了全球的行业专家,并分别在美国和法国设有研究院。
第三,国际化方面。2007年,恒立液压产品第一次出口欧洲,至今已有15年。近年来,伴随国内主机厂加速走向海外,恒立液压开始了全球化的深入布局。包括投资15亿元在墨西哥新建工厂;扩建美国、德国、日本等地的工厂;在印尼、印度、巴西、越南等地区,建立了本地化的销售、服务团队,本地化仓储及再制造配套设施。
截止到目前,国内市场还是下降的。但我们9月份订单比七八月份要稍稍好一些,所以我认为四季度市场肯定会好转。
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上青
李建友:我认为恒立液压在布局国际化的同时,更立要足国内。现在国家战略是解决产业基础的高级化,特别是关键零部件的高端化,这对于恒立是个难得的机遇。
杭叉是工业车辆的优秀企业,特别是在新能源发展方面,在电动化、氢燃料工业车辆都有很好的发展。未来在新能源发展有怎样的规划?杭叉在燃料叉车方面有哪些技术突破?
李元松:在新能源方面,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是杭叉三大发展方向。其中绿色化就是要转向新能源工业车辆。去年7月份,杭叉发布了新能源战略,提出了力争到2025年全系产品切换为锂电、燃料电池,提出沿着以锂电为主,以燃料电池叉车产品为辅的两条技术路线。
在锂电池叉车研发推广方面,2018年杭叉在上海发布了全球首台叉C系列锂电专用叉车,首次提出了正向开发专用架构的理念,把锂电池跟内燃叉车的一些核心优势全部集成在一起。行业的评价是“杭叉为行业提供了一个锂电叉车的杭叉解决方案”,目前这款车一直是杭叉主打的车型。2021年7月,杭叉推出了国内首台300伏高压锂电专用叉车,叉C系列整个性能非常棒,提出“超越内燃”。从替代内燃到超越内燃是一个非常大的跨度,2022年4月份杭叉完成了全系列高压锂电产品的开发,正式推向市场,这其中包括48t以下的重叉正面吊等产品,为客户在重工矿全天候的环境提供了产品解决方案。
在燃料电池叉车研发方面,杭叉于2020年在天津成立了新能源公司。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氢能叉车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杭叉的燃料电池叉车实现了国内首次销售、首次批量应用。从数据看,燃料电池叉车总的用量已经突破2万小时,单台用量已经突破2000小时。当然杭叉远远不满足这些,还开发基于新平台的燃料电池叉车,希望能够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推出一款新的燃料电池叉车系列车型,能够在燃料电池叉车这个领域推出杭叉的解决方案。
现在内燃叉车和新能源叉车各占50%。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元松
高层对话(二)主持人:协会副会长李建友
李建友:现在“双碳”是热门话题,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成为了双碳委员会,为了下一步做好“双碳”的战略,开展好双碳委员会的工作,大家就“双碳委”开展工作简要提些建议;另外,需要国家未来出台哪些配套政策?
贾上青:希望能够为促进工程机械新能源的发展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或者标准。
宫立强:关于“双碳”政策方面,希望工程机械也有配套政策。我觉得要与政府部门加强沟通,针对我们行业特殊情况,能否给些奖补类的政策;另外,为了解决低碳发展的问题,能否给些专项的政策支持。
李建友:代理商在推进“双碳”目标实施的进程中,会选择什么样的合作方?当下代理商该怎么转型?并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杨义华: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代理商肯定会选择在新能源领域有技术、有信仰、有行动、有行动力的企业合作。千里马后续在选择合作伙伴和电动化产品时,需要对方具备真正的绿色理念和信念。
传统的代理商已淘汰,代理商要转型做独立的、有自我生存能力、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商。
许亚楠:关于协会已经成立了双碳委员会,提两个方面的建议:
一、尽快面向工程机械产品推出绿色产品和工程机械绿色制造的标准。
二、促进加大研发新能源工程机械产品上使用的智能化、数字化的基础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