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中国重汽以总销量8.87万辆的成绩稳坐第一的宝座,并远超第二名1.2万辆,市场份额达到23.3%同样位列第一。在整个重卡行业历经凛冬的时刻,犹如极地破冰船粉碎冰川,逆势而上。
破釜沉舟向前 誓做商用车行业第一
行业销量跌至冰点,单月销量强撑着冲击万辆,超前消费后严重透支的市场又在疫情、经济下行的打击下节节溃败,上半年行业64%的断崖式下滑,中国重汽以3个月份销量冠军、2个月份销量亚军,6个月累计8.87万辆的销量创造了上半年最漂亮的成绩!
2018年9月,中国重汽的掌门人谭旭光立下誓言:“5年时间,中国重汽要成为商用车行业第一。”彼时,前有猛虎后有豺狼,而自身沉疴顽疾久未根除,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很多人都在佩服“谭大胆”的豪言壮志,也在静静观望,中国重汽究竟要怎么做?
攘外必先安内 人才是最大的资本
事是人做出来的,目标是机制达成的,如果回到2018年9月的中国重汽来和现在的做对比,我们能明显地感知到人才驱动和管理驱动之下,中国重汽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人、百人、千人,要想根治老牌企业“不作为、效率低”的问题,向来雷厉风行的掌权人谭旭光早已准备好了一整套改革措施。“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员工收入能高能低”的灵活用人制度;“生产一线消灭沙发”、“办公室全部采用玻璃门”等一系列制度再次激活了这家老牌企业。
2019年,中国重汽裁撤冗余员工干部,留下的精兵强将成为中国重汽大刀阔斧谋求发展的基石。
产品全线升级 拼的就是核心科技
中国的商用车市场规模庞大,万亿级别市场里活跃着诸多商用车企业,呈现出头部聚拢、尾部分散的竞争态势。拥有一支“能战斗”的队伍,中国重汽还要利刃在手。“全系产品都要有,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据统计,中国重汽近几年的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的占比均超过了3%,这两年的试验设备投资比此前20年的投资总和还要多。中国重汽全方位布局产品线,逐渐占领牵引车、载货车、工程车领域,产品覆盖28个细分市场、81个应用场景;黄河重卡的问世就是中国重汽顶级研发水平与领先科学技术的最好展现,中国高端重卡不应该由进口车来定义,汇集潍柴、法士特、汉德、重汽自主技术全生态系统的优势,我们从黄河重卡的身上发现了民族品牌的雄厚实力。
不丢下任何战场,不错过下个风口,中国重汽在传统能源、新能源赛道并头发展,2021年北京冬奥会,黄河氢燃料电池雪蜡车正式交付国家体育总局并投入赛事使用。这辆车集光伏发电储能、5G、工业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于一身,是中国第一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雪蜡车。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我们从中国重汽系列产品的升级迭代里面见证了它的成长进步,见证了它焕发新生机的传奇之路。
品牌价值提升 小目标的背后是大规划
中国商用车势要在能源这条分水岭上再决高下,2022年像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人寄希望新能源翻盘,有人慨叹萧条的市场。商用车行业整个格局变动的赛程还未结束,中国重汽已然翻盘成为行业第一。
谭旭光曾对中国重汽提出“三步走”战略:2年内重卡产品和技术要全面实现国内引领;3年内形成全系列商用车竞争优势,重卡产品率先迈向世界一流水平;5年内打造成为世界顶级商用车品牌之一。
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亲人服务,亦或是汕德卡、黄河品牌,都在打造中国重汽品牌价值的计划之中。尤其是服务方面,在疫情的严峻考验下,保障维保通常、救援及时的同时,还为卡友们提供更多的便捷服务。
“走出去、引进来”同样适用于中国重汽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参观海外工厂,学习先进经验,把用得到的东西带回来;挨个市场攻坚突破,让产品走出去,扩大全球影响力。
单今年上半年,中国重汽出口重卡就达到了3.97万辆,同比增长41.8%,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模式让中国重汽打开了销量新局面。
“不争第一就是在混”,获得双第一的中国重汽在接下来的时间又将创造怎样的商用车行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