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15日,一条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这是四川省的第一条高速,也是我国最早通车的高速公路之一——成渝高速
连接了成都与重庆,总长337.5公里。
30余年前,前辈们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开掘山洞。历时5年方才建成这条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
它是四川高速公路建设的起点,它沟通了川渝两地,架起经济桥梁,它是打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神话的开始
成渝高速公路今昔照片
而与此同时,有这样一个拌合站,它和成渝高速同岁,共同走过26载春秋
它目睹了成渝高速修建始终,见证了四川高速公路建造事业的发展脉络,它就是位于成渝路沿线的资阳拌合站
成立由来
拌合站(又称拌和站)是工业建设中土建搅拌施工等大型机械的统称,主要用于高等级公路、城市道路、广场、机场等基层稳定土施工。
搬迁前的资阳拌合站
1990年9月,成渝高速动工修建,沿线经过成都、资阳、内江、重庆等川渝沿线城市,途经14个县(市)区,穿越四川盆地腹心地带,设计交通流量每昼夜4万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保证高速建设所需的混合料供应,当时负责工程建设的成渝公司征用了资阳市雁江区松涛镇红岩村70亩地,用作成渝高速路面保障基地,在此基础上,兴建了资阳拌合站。
资阳拌合站俯瞰图
资阳拌合站的建立,让成渝高速坑凼修补、大中修罩面等专项工程所需的混合料供应得到保障,是成渝高速养护工作的“后勤保障部”。
鸟枪换炮
从最初的新建工程后场保障到后面的养护混合料供应基地,为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形势和科学发展需要,资阳拌合站先后更换了3代拌合楼设备,为四川交通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资阳拌合站成立之初,使用的第一代设备是由西安筑路机械厂生产的小型拌合楼,每小时产量50吨。
在2000年的时候,因老设备效率低,产量差,跟不上供应需求,资阳拌合站进行了扩大再生产,购买了第二代意大利玛连尼1200型拌合楼,每小时产量可达80吨。
2014年起,资阳拌合站设备再次升级,使用了第三代无锡雪桃2000型拌合楼,一直沿用至拌合站“退休”,每小时产量能达到160吨。
拌合楼旧照
2000年左右,资阳拌合站积极响应国家环保要求和号召,建立了污水、油污和粉尘处理厂,确保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还周边居民一片蓝天白云。
2010年,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满足生产需要,资阳拌合站开始进行大修,更换了干燥筒、筛子、电机等设备。
2011年,资阳拌合站又更换了提升机、链条、小车轨道以及拌钢里的拌臂、搅拌叶片等设备。
设备的更新换代见证了资阳拌合站的成长历程,也见证了成渝路的发展和繁荣。
四次洪灾
因地势低洼,加上附近有一条小河,一旦暴雨诱发山体滑坡就会造成堵塞,河水溢出河床形成水灾。在1998、2015、2016和2019年,资阳拌合站共遭遇过4次洪水,最深时达到1米,配电房和许多设备都被淹了,成了一片“汪洋”。
面对困难,养护人从未退缩,而是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抗洪抢险,及时转移机械设备和物资。在大家的共同守护和奋战下,资阳拌合站得以挺过一次又一次“洪魔”的侵袭。
旧照拾影
这是一组来自2010年的照片,在颇具年代感的环境中,我们依稀能见到曾经发生在资阳拌合站中的建设点滴。
原蜀工二分公司经理何贵如到拌合站现场指导工作
拌合站试验送样
前支部书记杨宗明一边吃饭一边处理工作问题
当时的场长朱健正在工作中
原拌合楼机手傅肖工作中
完美谢幕
一 搬迁协调
时代更迭,如今的资阳拌合站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为配合资阳市政府规划,保证资阳市窗口形象,2020年底,资阳拌合站正式停止生产。
随后,资阳市高新区管委会、住建局等相关单位多次对资阳拌合站进行实地查看,并就搬迁问题与四川交建进行协商。
搬迁前的工作协调
二 搬迁啦
2021年6月8日,资阳拌合站的搬迁工作正式开始,涉及搬迁处置的设备包括已报废的拌合楼、沥青罐、重油轻油罐、变压器、配电柜和地磅秤等,同时还需转运砂石材料1.7万余吨。
对废铁、油罐等进行集中处理
拆除报废拌合楼
破除水泥地面
为保证整个搬迁工作安全可控,项目部全程跟踪监督,配齐消防设施设备,多次进行现场排查,及时排除搬迁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排查
为了保证所有材料能够得到有效利用、进行有序转运,项目部安排了专人对转运材料进行清点、过磅和登记。
材料转运中
经过半个月的紧张工作,搬迁工作全面结束,资阳拌合站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结束了它26年光荣而辉煌的“养护生涯”
尽管使命已经结束,但成渝高速公路不会忘记它,我们也不会忘记它。那高速上来来往往穿行如梭的车辆,就是对资阳拌合站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