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车市场的差异化特征
2011年,在中国,高空作业车的市场容量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而运想在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的占到30%左右的市场份额。自行式高空作业车,其中30%左右销售给船厂,主要用于船厂的补漆、焊接、上料及检修等工作;30%左右销售给大中型租赁公司;30%左右通过代理商渠道销售。
船厂以前使用脚手架,搭建和拆除的时间很长,现在船坞一天的使用成本就近100万元,所以考虑成本和安全性,船厂已经广泛使用高空作业车。主要是26~38m的直臂式,平均有10年的使用寿命,国有大中型造船企业采购量最大,但由于国企固定资产投资的限制,所以采购量仍有一定程度的限制。民营中小型造船厂由于资金实力的问题,更倾向于采购国产高空作业车。 其他工业领域,高空作业车也在被普遍地使用,比如汽车、化工、电子、食品、烟草、医疗设备和制药等。另外一个使用领域就是公共设施,如体育场馆、火车站、公园、游乐场和学校等。这些客户大部分在国外应该是典型的租赁客户。而在中国,更多的是自身购买,这一点是来源于长久的使用设备的习惯。
制约高空作业车市场发展的因素
在北美,高空作业车市场的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高空作业车70%的需求来源于非民用建筑市场,比如商场、仓库、厂房等建造过程,而其中95%的使用是租用租赁公司的设备。国内从2010年,高空作业车在建筑工程市场才开始增速。
在美国,法律规定,超过10英尺(3.048m)的作业必须有工作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脚手架、高空作业车、固定平台等,但是效率最高的是高空作业车。比如,在美国某小型建筑工地,常见的1530型高空作业车,月租金是一般建筑业工人月薪的1/4,而在中国,却是建筑工人月薪的4倍。所以中国人力成本的低廉是制约高空作业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近几年,国内建筑业工人工资的年增长率超过了7%,而且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弱和通胀的加剧,国内建筑工人的工资增速会越来越高。人力成本这个不利因素会逐渐转变成对于高空作业车市场利好的因素。
仅2010年前三季度,国内有31个地区发生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共412起,死亡513人。其中造成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脚手架和吊篮等工具的不规范使用。如果要用高空作业车取代脚手架,事故率和伤亡数字将大幅下降。高空作业车代替脚手架,用更安全高效的工具取代落后工具,是一个进化的过程。高空作业车的成本包括金和电池或燃油的消耗,而脚手架会折旧、损坏,还可能丢失,在建筑生产过程当中,对周围环境也会有不好的影响。
高空作业车和脚手架在建筑工程中的成本对比有其边界点。随着建筑高度的升高,高空作业车成本递减,脚手架成本递增,10m左右为临界点,所以这也是最适合高空作业车作业的高度。普通厂房,国内一般是9m,国外是11~13m。高空作业车设计的高度也主要是针对10~15m之间的钢结构建筑设施。
在国外,钢结构建筑结束使用之后,80%的建筑材料可以回收,是一种绿色的建筑。而在国内,很多建筑都使用现浇混凝土工艺。现浇混凝土一般用双排脚手架做模板支撑,如果在做完基础后拆掉脚手架用高空作业车作业,成本就非常高。现浇混凝土50年内无法在自然界降解,商品混凝土的使用、运输和泵送等都会花费巨额的成本。所以政府已经注意这些问题,开始大力推广钢结构。如果钢结构建筑成为建筑的主流市场和工艺,高空作业车的市场就会继续放大。像鸟巢等钢结构为主的奥运场馆,高空作业车的使用量就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