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资讯中心 人物
一本盾构界的“百科全书”!上海隧道工人李鸿:在黑暗中打通城市地下“毛细血管”
2021-11-11 来源:盾构时代
11月3日,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新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第一完成人是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管涵顶进工、高级技师,有“工人院士”之称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李鸿,他以工匠精神扎根隧道事业已有38载。
阴暗、潮湿的地下管道,耳边是机械设备的“隆隆”轰鸣声……近40年来,李鸿就是在这样的地下作业环境中,建成了包括国内第一条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在内的华南、华东、华中等地区11项超大直径盾构法隧道工程,成为了该领域的技能型首席领军人才。并且,纵观他的每一项隧道项目,其诞生的过程几乎都伴随着巨大的考验,为城市的交通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便捷。
隧道交叉点突然下陷!难题他破了
从上中路隧道、北横通道、军工路隧道、上海长江隧道到如游龙般四通八达的地铁线路,为了缓解上海迅速发展带来的地面交通压力,地下交通已然成为了扩展城市交通容量的重要途径。它们的存在,就像城市地下的“毛细血管”网络。
“上海是中国第一个用盾构法建地铁隧道和公路隧道的城市。有别于传统使用的大开挖法,盾构法对地面、周边干扰少很多,噪音、占用绿化等情况能最大程度改善。”李鸿告诉记者,就类似穿山甲打洞,但缺点是成本较高。
几十年前,地铁2号线人民广场换乘站在叠交穿越地铁1号线的过程中,前方土体突然下陷了10公分。地铁1号线和地铁2号线两根隧道间的间隔仅有1.27米,下陷10公分意味着会形成一个坡角,随着盾构机的纵深推进,下陷只会越来越深。

李鸿和团队在地下反复研究,测算数据。伴随着泥浆喷洒,防水制服外裹满了泥浆,唯有一双眼睛保持着明亮。整整12小时,李鸿终于找出了导致下陷的原因。“一方面考虑到两条隧道要叠交,地铁1号线的加固做得较为厚重了些;另一方面,盾构机在推进的过程中速度过快。”
一周后,盾构机冲破黑暗,任务完成。
安全穿越外白渡桥,在地下完成“心脏搭桥”
2002年,当时我国的双圆盾构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李鸿日以继夜带领他的团队先后克服了一系列难题,形成了双圆盾构施工综合工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双圆盾构工法的国家。
在他的带领下,公司超前实施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并以国家“863”课题《超大特长越江盾构隧道关键技术研究》为主导,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直径隧道——上海长江隧道,化解了世界隧道工程史上一系列从未遇到的难题,一举创造三大世界记录:最长——盾构一次性掘进距离长达7.5km、最大——两台超大盾构直径Φ15.43M、最深——盾构埋深达55m,提前了14个月实现通车。
2007年,在上海外滩通道建设中,率先采用国内超大型土压平衡盾构(Φ14.27m),近距离穿越百年老桥——外白渡桥、两条运营中的地铁及18幢“老爷爷”级的百年外滩万国建筑群等建筑,风险极大。
李鸿采用“分类分区”和对“立体出土系统”改造等保护技术,使地面沉降控制在毫米级,确保了上海标志性建筑——外滩万国建筑群安然无恙,并首创了《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工法》。这项工程被誉为“心脏搭桥手术”,成为城市核心区隧道建设的经典案例。
创新突围!把我们的盾构推遍世界
为了突破“洋盾构”一统天下的局面,国家把研发国产盾构863课题项目交给了隧道股份,怀揣着能驾驭国产盾构梦想的李鸿,参加了盾构国产化的研发,他依据十几年操作经验提建议、补短板、攻难关,一年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国产盾构历经磨难终于下线,他驾驭国产盾构掘进获得成功,打破了洋盾构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并一举获得22台盾构订单,成为迎世博、构筑400公里上海轨交网络的主力军。

李鸿在实践中积累了盾构掘进中大量数据,他设计的《隧道远程信息智能管理软件》系统,成为实现盾构智能化监控和“全生命周期”维护的独有核心技术。迄今为止,李鸿发明的这一“软件系统”已为150多台国产盾构植入了智能化神经系统,突破了国外长期对我国核心技术的封锁,振兴了国家装备制造业,为国家创利近2.5亿元,为用户节省了数千万人民币。
如今国产盾构已走出国门,先后有20余台出口新加坡、印度、香港等国家地区。该项目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此次获奖项目针对隧道施工迫切需要解决的掘进效率低、稳定控制难和环境影响大等三大业界公认的国际性技术难题,自主开发了“去泥饼”、“控沉降”和“防污染”三大掘进施工新技术,突破了在世界范围内软硬不均复合地层建设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在饱和软土地层变形从厘米级到毫米级的跨越,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工程泥浆及渣土生态化利用。项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应用在全国10条超大直径盾构法隧道工程,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李鸿常说:我的梦想就是要把我们的盾构推遍世界!
瞄准前沿,隧道史上一次次竖起里程碑
2014年,国家推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李鸿作为科创中心的技术骨干,把目光瞄准了世界前沿的矩形盾构。矩形盾构研发无疑在缓解日益拥堵城市交通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但缩短30%施工工期,而且将地下有效利用空间增加近一倍,是真正实现一次施工,双线贯通。
在研发过程中,他研制的“X+T”组合刀盘,实现100%全断面切削,隧道轴线控制在毫米级,又一次解决了盾构推进的关键问题。仅仅10个月的时间,这台宽11.83m、高7.27m的世界最大断面矩形盾构研制成功,在重大装备研发中获得重大突破。
近年来,针对上海北横通道、武汉三阳路隧道等一批国家重点项目的技术难点,李鸿带领团队研发了超大盾构途中对接小曲率转弯、无工作井盾构施工法等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已在重大工程建设中成功应用,成为隧道史上又一次重大里程碑的标志。
一人带出8名首席技师!他成为中国盾构的一块牌子
作为上海隧道技师协会会长的李鸿深知培养技能型新生代意义非凡。他借助上海隧道“产学研”基地和国家级“李鸿大师工作室”培养盾构应用专业人才,致力于盾构施工技术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
多年来,他培养和带教出上海市首席技师8名、7名高级技师、12名技师、高级工20余名。
由于他在培养盾构应用人才方面成绩突出,上海隧道被政府有关部门指定为盾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单位。李鸿为其撰写的培训教材和制定的行业操作规范,经政府权威部门鉴定,已成为盾构地下施工作业和该工种职称评定考核的标准。
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李鸿已逐渐成为业内知名的技能型专家,天津、南京、杭州、新加坡、印度等都曾邀他前往破题解惑,李鸿已成为中国盾构走向世界的品牌。
一个个工程奇迹的背后都凝聚了李鸿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屡次打破前人记录,填补国内空白,这就是他的绝活秘诀,他靠的不仅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是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折不挠的匠心精神。
标签: 盾构机 技术 李鸿
* 特此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所有。若需转载需注明新闻来源及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他媒体、网站 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发表我的评论
后参与讨论 1/1000 提交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热搜词按照字母排序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其他
21-SUN公众号
铁臂商城手机端
铁臂商城公众号

掌握全局,把握市场

买设备,就上铁臂商城!

为用户提供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设备的信息查询、设备询价、产品投诉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