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整合大连港、营口港、盘锦港、绥中港的基础上,辽宁港口集团正式成立。为了实现跨行政区域、多个港区的统一经营管理,辽宁港口集团提出建设“基于物联网的跨区域、多港区协同物流指挥和调度智能管理平台”项目。
该项目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设基于物联网的跨区域、多港区协同物流指挥和调度智能管理平台,打造跨区域、多港口的生产调控与管理,全面提升全港生产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港区联动、跨港协同、统筹兼顾的港口生产组织经营科学化管理,目标是建立涵盖全港统一调度、多港联动、跨港指挥、业务操作、安全统一管理、全程动态跟踪、客户网络化服务等跨港口供应链的全方位、多业态信息服务体系。
1平台建设和应用
1.1平台建设
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可概括为“1个平台、4大体系”。
“1个平台”即打造跨区域指挥、多港口协同的智能物流管理统一平台。平台支持跨区域、跨港口的业务统一调控,在提高港口生产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同时,支持区域化、层级化、差异化的智能管控,协调资源有效运用。平台建成后,一是实现港区联动、跨港协同、统筹兼顾、快速响应的港口生产组织和服务平台管理,二是实现船舶作业直观化、生产调度指挥信息化、全港作业监控可视化、客户服务网络化、调度指挥信息化、生产分析可视化、数据决策科学化。
“4大体系”即跨港区指挥科学调度体系、全程跟踪式智慧物流体系、全港可视安全应急监控体系和多港联动一站式服务体系等4大创新体系。
1.1.1跨港区指挥科学调度体系
平台依托物联网技术建立了海量物流数据实时、精确采集管理,主要包括:通过AIS技术实现的船舶位置信息采集、通过GPS应用实现的集卡车辆位置信息采集、利用车号箱号识别装置实现的集装箱车辆进出卡口信息采集以及油气储罐液位温度信息采集、场地机械信息采集等。基于强大的数据基础,平台围绕多个港区调度指挥中心的核心业务,对生产业务核心数据及关联数据进行集成,实现调度计划统一发布、跨港区数据生产分析、生产进度跟踪、生产资源协同调度管理等功能。此外,平台提供多维度的生产要素和辅助业务的支撑和管理,包括港区天气跟踪、气象预警、作业预警、堆存预警、通关数据核对等,打造基于多个港口的生产调度一体化智能指挥体系。
1.1.2全程跟踪式智慧物流体系
平台实现跨地域、跨口岸、跨港口、多港区的数据大协同。为深化港口集群中物流链条的服务深度,建立了跨区域、多港区协同物流指挥和调度智能管理平台与多港口作业单位生产作业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港外客户信息系统、港口监管部门信息系统、第三方物流平台信息系统等相关系统的对接和数据共享。利用EDI、Web Services等技术,平台完成多源异构系统间的数据对接。这不仅深化了物流信息在港内物流生产管理的纵向一体化应用,覆盖船舶指泊和货物出港跟踪等各个方面,而且通过先进的技术拓宽了货物跨港区、集疏运联动的横向业务支持范围,为港内、港外多方用户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从而有效形成各方联动、分工明确、相互衔接、功能协调的跨行政区域、多港口协同的智能物流管理体系。
1.1.3全港可视安全应急监控体系
平台重点建立港群一体全貌GIS电子地图,并整合了全球海图资源。同时,将船舶位置信息、港口基础设施、生产作业资源、场地库存信息结合实时视频,整体集成在该电子地图之上。平台可直观、便捷、翔实地反映多港口生产实貌,全面提高了港口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平台结合安全生产需求,实现安全预警、安全监控、应急指挥、实时联动、多港协同的一体化管控,打造安全与生产并重的可视化监控功能,为港口生产保驾护航。
1.1.4多港联动一站式服务体系
平台以数据采集、交换、集成为基础,面向港口内外相关方,提供形象展示、申报审批、物流跟踪、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等相关智慧化应用服务。主要包括:以数据为驱动,建立多样化的指标管理模型,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查询调取、对比分析,展示集团主要生产指标、收入、客户关系、生产作业效率和港口生产设备设施的现状及变动发展趋势,为港口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素材和依据,为港口生产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1.2平台应用
1.数据为先,广泛应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实现海量物流数据的实时采集、自动清洗和智能筛选。依托平台海量物联网设备的数据采集、传输以及系统对接和数据交换、集成,实时获取第一手物流相关信息,同时实现数据清洗的自动化,提高数据的时效性;清洗后按需对数据进行筛查、二次重组和多样化集成,为各方业务支持提供强劲有力的数据驱动,为生产调度、资源管理、客户服务、统计分析等相关功能奠定基础。
2.创新、深化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实现智慧型港口全程供应链管理。系统大量运用生产可视化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理念,创新数据展现形式,通过模拟图形、电子地图、电子海图、卫星云图、动态图表等多样化、高时效的展现形式将港口供应链(包括船舶调度、码头作业、货物堆存、卡口动态、海铁联运、公路运输、特殊监管场地等)全过程数据纳入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3.突破地域限制,跨区协同、港港联动,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港口集群业务流程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以系统平台应用为基础,港口生产管理进一步向集约化发展,“四调合一”构成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统一协调并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公共资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平台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区域、多港口的生产作业指挥,合理配置港口资源,增强了港口竞争力;在多港业务协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引航、轮驳、装卸、仓储、运输等物流作业环节,大幅提升港口效率。
4.深化网络化的客户服务体系,精准服务对象、细化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港口服务水平。以客户需求为主导,准确定位客户群体,突出业务重点,将信息化系统和功能由业务导向型向客户服务导向转变,进行功能的重组和再造。同时,扩大信息化服务范围,为客户提供电子化申报、预约、数据订阅、电子支付、状态查询、物流信息跟踪等丰富的个性化港口信息服务,提升港口信誉和满意度,营造便利、和谐的物流软环境。
5.建立科学的数据统计和决策支持体系。系统通过对物流数据的实时提取、分析,经过人工智能算法的处理,提供基于空间位置的辅助决策功能,从而得到科学有效的分析结论,为港口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系统支持对计划预警、生产跟踪优化、生产资源预估、利用率管理的实时跟踪,提升智慧决策管控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6.优化集装箱智能管理模式,奠定港口操作无人化的基础。依托智能化的码头操作平台,港口操作人员告别了通过纸面单据指挥作业的模式。现在,现场客户办理业务时全部根据电子指令进行作业。这不仅减少现场业务人员数量,降低安全风险和人工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数据采集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使操作管理水平和效率大幅提升。
7.采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及地理信息技术,为危险货物作业监管和应急处置提供重要支撑。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危险货物作业监管过程中,通过嵌入在设备中的传感器采集其运作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共享,实现本地及远程的实时预警和处置;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对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显示、分析,为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的科学化管理和决策提供先进的科学手段。
2平台建设效果
1.科技引领,集成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辅助港口生产调度指挥的创新技术应用体系。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AIS、GIS等技术,在跨多个行政区域的多个港口内,将气象水文、电子海图、引航、拖船、船舶计划、船舶作业动态、泊位信息、港区堆存、库场信息、视频监控和GPS车辆跟踪等港口生产综合功能整合到卫星地图中。同时,基于各类资源提供调度计划统一发布、跨港区数据智能分析、生产进度跟踪、生产资源协同调度等功能,打造基于多个港口的生产调度一体化智能指挥平台,构建辅助港口生产调度指挥的创新技术应用体系。
2.智慧决策,统筹航运、港口、交通等生产要素,建立跨行政区域、多港口协同的智能物流管理体系。一方面,融合码头作业、船舶跟踪、场站作业、堆场动态、库存动态、车辆动态、卡口动态和港铁动态等综合物流信息,实现港区内物流生产管理的纵向一体化;另一方面,整合海关、海事、边检、引航、拖船、铁路、内陆场站和铁路自备车等通关协同与集疏运信息,实现货物跨港区联动的横向辐射管理。以1个平台为中心,形成了各方联动、分工明确、相互衔接、功能协调的跨行政区域、多港口协同的智能物流管理体系。
3.安全生产智能监控,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港口安全、应急一体化管控。集成跨区域、多港口的安全应急物资、救援人员和车辆、安全岗位、重点监控区域和消防站等安全生产相关信息,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统一配置并集成到一张电子地图上,实现跨多港区的应急救援物资统一调配和一体化管理。同时,将危险货物申报数据、海事危险品数据、危险品集装箱堆存、危险品货物运输车辆动态、冷库生产、危险货物安全技术说明、液氨浓度、储罐压力、储罐液位、储罐温度、危险货物救援信息和危险货物作业监管信息集成至统一的智能管理平台,提供应急预案智能分析、救援物资指挥调度、安全隐患分析排查等功能,实现集安全预警、安全监控、应急指挥、实时联动、多港协同的一体化管控。
4.数据为先,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支撑,打造全程物流信息一站式服务。平台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实现了数个港区海量多维度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汇聚,对外为口岸相关单位提供一站式查询和信息推送,用户可以即时接受无接触式的货物跟踪服务。同时,为港口用户提供丰富、立体化、可追溯的港口生产数据体系,并辅助以智能决策、数据统计分析、生产跟踪优化、生产资源预估等科学决策功能,建立“一站式多港协同”全程信息物流监控管理体系,实现全港生产及物流信息的统一发布和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