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39℃
地点:市区伯乐东路与金溪路交叉口
人物:高孟林
职业:路面养护工
刺眼的阳光,滚烫的路面,嘈杂的机器声,刺鼻的沥青味……8月6日14时,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在市区伯乐东路与金溪路交叉口处,由高孟林带队的乐清市政工程管理所路面养护组的7名成员对路面进行修补作业,汗水不停地从他们黝黑的脸颊滴落,下午出门前刚换上的工作服已湿透了!
记者用红外线温度计对地面进行测量,温度显示60℃。“这只是地表温度,我们铺在地面上的沥青温度在170℃左右,那时会更烫,但这活就得趁热干,沥青一冷却,修补效果就不好了。”今年61岁的高孟林从事路面养护工作已有7年,虽然是路面养护组的组长,但在这个队伍里,他跟6名队友不分彼此,啥活都干。
补路前,高孟林和队员们一起先把有破损的路面切成长方形,然后将里面的破损沥青和杂质清除干净,再填补沥青。等养护车里的沥青加热至170℃,他连忙爬上车,准确又快速地将车倒至坑洞附近,然后跑下车,拿起铲子,待车上沥青从料斗里滑到路面已开挖好的坑洞里,他和队员们立即用铁锹铲匀、扒平。
而此时,用温度计测量刚铺下沥青的路面,温度达160℃。如此高的温度,加上沥青散发出来的刺鼻味道和白烟,一些行人路过,纷纷用手捂着口鼻,避而远之。高孟林等人可顾不上这些,在铺平、修边的过程中,他和队友们紧闭着嘴,不时踩在沥青上,任凭脚底涌上一阵阵滚烫。接着,他又驾驶压路机,一遍又一遍地对铺好的沥青路面来回碾压,直至路面平整。干完这些活,他蓝色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浸湿了,大颗大颗的汗珠顺着脸庞滴落到地上。
“戴头盔和手套,穿长袖、长裤、厚袜子、厚底鞋,大热天这么穿也是没办法的办法,除避免皮肤被沥青烫伤外,用袖子擦汗也更方便。每次工作一结束,大家都像从河里捞出来一样,个个衣服都湿透了。”高孟林说,入伏以来,队员们每天都要换两套工作服,因手机放口袋里会被浸湿,接电话也不方便,为此,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出工前把手机装进一次性塑料袋里,再放入上衣口袋。还别说,这效果还不错。
记者注意到,每修补完一段路面,养护工人都得先去喝水。“天这么热,干这活出这么多汗,不使劲喝水不行啊!”高孟林说,路面的坑洼多集中在十字路口,没有树木遮挡,大家每天都在室外烈日下工作,一天喝五六公斤的水是常有的事。
15时30分许,刚修补完伯乐东路约30平方米的路面坑洞后,高孟林又带着队员们奔赴下一站——千帆路与金溪路交叉口,那里还有约20平方米的坑洞正等着他们去修补。每天,他们都要用沥青修补80—100平方米的坑洼路面。
群像记
市政维修养护,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后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市政维修养护水平,更直接关系着乐清的城市形象。而路面养护工人就是市政道路的“医护师”。在城区,市政道路四通八达,而市政路面养护工作全靠这支由7名养护工人组成的路面养护组来完成,他们的年龄都在五六十岁。
据乐清市政工程管理所所长周海峰介绍,养护工人们在施工中要全副武装,在160℃的热浪中,将加热的沥青重新整平压实。他们每天6时半开工,忙到10时半,13时半开工一直到17时半,工作十分辛苦,却日日如此。
高温下工作虽然很辛苦,路面养护工人们却盼着天晴,因为天气越好,温度越高,是沥青道路修补坑槽的最佳时机。
尽管常年闻着沥青的臭味,还要在高温酷暑下工作,任务重,时间紧,7名养护工人却说习惯了。他们说,城区道路安全通畅了,市民的出行才会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