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天津港,车来船往,一派繁忙。
近日,天津港物流发展公司接到了天津晟纬国际物流公司等27家货代公司发来的委托近200票,需要将接近400标准箱的外贸进口冷冻食品承运至天津市多个一级冷库,在安排自有运力的同时还需联系多家港外车队联合进行运输。时间紧,任务急,但物流发展公司集疏运事业部副经理车晓俊在进行指挥调度时比起往年却显得更加游刃有余。
“以前得花费5、6个小时,现在不到20分钟,从货代公司发出申请,到库方确认库容,再到我们接单并安排所有运输车队做好相应运输准备,所有工作在线上就全部完成了,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让客户少跑路’。有了这个‘法宝’,我们企业每年可减少冷链业务人力投入成本50多万元。”
车晓俊口中的“法宝”就是于去年10月底正式上线的“关港集疏港智慧平台”。智慧平台由天津海关与天津港集团携手打造,在全国沿海港口中尚属首创。平台立足箱、车匹配“痛点”,通过智能研判,为需要运输的集装箱快速找到合适的车辆,解决线下“车找货、货找车”信息不畅的困难,降低了客户找车找货的成本,同时也改善了天津港集疏港业务运行环境。
“去年,天津海关提出了港口物流公交化的设想,从港口核心的装卸环节出发,将‘网约车’理念融入港口集疏运作业,与天津港集团共同建设“关港集疏港智慧平台”的“车船货三维智能匹配”“双重匹配”等智能货运功能,企业无需提前找车,只需发布需求,平台将智能演算出船舶进出港、货物通关和装卸以及车辆位置等动态信息,精准匹配运输车辆。码头预先掌握提箱卸箱需求,精准调度装卸设备,保障直提直装。运输车队精准掌握运输时间,调度车辆运输。平台还会为车辆匹配返程运输业务。”天津海关口岸监管处监管二科科长李刚介绍说,“自完成首单实车操作以来,平台共注册认证企业1700多家,运输车辆约1.5万辆,集疏运业务辐射全国29个省、直辖市。”
“截至目前,我们通过平台寻找到符合市防控指挥部相关疫情防控要求的车队 23家、车辆560台参与全市一级冷库倒运业务,倒运冷箱近10万标准箱。同时,为配合行政主管部门开展食品信息追溯和冷箱运输监管工作,目前平台已与天津市冷链追溯平台和交通管理系统完成对接,满足了冷箱社会管理需要,为天津口岸冷链和外贸货物疏运提供了坚实保障。”车晓俊表示。
感受到高效与便捷的不仅仅是平台的研发者,随着智慧平台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受益的企业越来越多。
看着刚刚从天津港集装箱码头公司驶来的装载了近40标准箱冷冻羊肉等食品的运输车队顺利通过泰达行(天津)冷链物流公司的检查桥进入到查验场地后,该公司业务拓展部经理段茂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今天的箱量为例,以前如果接到货代公司的存储申请,我们需要立即着手配备约60名不同工种的作业人员尽快到岗做好准备,但是往往因为货代手续办理、计划协调、道路拥堵等各种原因,集装箱无法及时运抵公司,我们也没有途径获取到集装箱的实时动态,有时一等就超过24个小时,人力成本就这样白白浪费了。自从有了‘关港集疏港智慧平台’,我们能够在平台上随时查询每一个作业环节的进度,并根据集装箱的实时动态配备作业人员,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和动态管理水平。作业人员由以前的强制配备到如今的弹性配备,单是这一点变化每个月就为企业节省人力成本近60万元。”
随着智慧平台各模块功能不断完善,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今年初,京津两地商务、海关、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联合公布了第8批促进京津跨境贸易便利化的政策措施,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推广应用天津港“关港集疏港智慧平台”被纳入其中。天津海关也积极与北京海关、石家庄海关进行对接,面向京冀两地进一步推广应用这一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优化智慧平台的智能算法,完善运力池、运价池的数据资源,强化平台与场桥、岸桥、闸口、堆场的联动调度功能,提升车、箱调度智能水平,进一步完善升级平台的功能设置,与天津海关一道探索构建“互联网+物流+金融”的服务模式,助力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和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生产业务经理黄家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