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自2016下半年复苏至今,都在以高度的速度发展,如果按照五年左右的景气周期进行计算,行业调整即将到来,这也意味着整个行业的波动,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企业更应该考虑的应该是,如何避免误入周期陷阱,将调整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一、行业趋势预测
据专业人士预测,未来几个月国内工程机械市场销量增速大概率将维持在-15%至-25%的水平区间。专业的研究报告也指出:由于此前中国基建地产投资过热,对制造业信贷资源形成了挤压,制造业投资占比也在2008年之后向基建和地产投资转移,而市场预期财政政策可能转向偏紧的方向,进而导致基建增速放缓,工程机械行业产生传导效应,工程机械制造业企业受周期影响呈现波动趋势。
二、数据分析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6月,26家主机制造企业国内销量同比下降达21.9%。除高空作业机械外,工程机械其他产品销量增幅二季度有所下滑。
这不禁让人担忧:行业会否重现五年前的历史低点?上轮行业出现低谷核心原因:宏观政策转向,行业直接面临调控带来的压力;不少主机厂推出的零首付和低首付政策,大量产品流向资质较差的客户。
在我国,工程机械是与基础设施建设深度捆绑的行业,也正因如此,该行业才被打上“周期性”的烙印。
2012年之前,受益于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快速增长,以中联重科为例,公司营收从2000年的2.4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480.7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5%。
2012年至2016年,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增速降温,工程机械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并在2015年跌入谷底,当年挖掘机全国销量仅5.6万台,较2011年下滑68%,企业大面积亏损。
2016年至今,在基建投资加速、存量设备更新以及机器代人趋势加快等多方因素影响下,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过去四年间,中联、三一、徐工和柳工四家龙头企业的收入复合增速分别为41%、38%、36%和27%,企业经营业绩屡创历史新高。
如今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工程机械行业已经维持了较久的稳健发展,市场虽然会有一些轻微波动,但总体来看深度调整的可能性较低,此前的低谷期几乎没有重现的可能。
针对近期销售增幅的下滑,也有分析认为,这并不足以证明新一波调整周期的到来。一方面,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的开工时间整体延后,造成设备销售需求在后期集中释放,2021年二季度的同比增速被基数拖累;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钢材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催动不少企业年内多次提价,从而对销售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工程机械市场衍生服务发展空间大
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已进入存量时代,设备出售之后,围绕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种衍生服务有着巨大的发挥空间,涵盖了设备从售出到报废的全过程,围绕设备售后服务和使用环节客户需求的各种后续服务,从而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维修、保养、配件供应、金融服务、保险、租赁、二手设备、大修和再制造等。
以机械租赁为例,国内租赁模式包括经营租赁、融资租赁、杠杆租赁、转租租赁、回租模式等,国内各厂商也有独特的租赁方式。总的来说,市场趋势由单一租赁向综合租赁发展,租赁设备往品种多样化、功能多样化发展。
目前由于工程机械市场衍生服务利润较低,所以虽然发展空间不小,发展速度却一度滞缓,一方面,工程机械企业长期依赖于自营网点、代理商来提供售后服务,对于服务过程无法把控,且缺乏与客户的连接,在服务及时性及服务管理上都无法保证;另一方面,大部分工程机械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售后服务模式上,即坏即修,不坏不修,相对比较被动,严重损害客户忠诚度。
四、工程机械数字化布局
从企业层面来看,多元化布局、智能化转型和数字化升级正成为业内龙头企业抵抗周期波动的普遍做法,事实也证明此种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对智能、网络等领域的拓展应用,数字化正逐渐渗透,并能够为整个工程机械行业赋能。
通过数字化的应用,工程机械不但能够实现从制造到应用过程的全程可视,在制造过程上的智能产线应用更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误差,实现极高的产品合格率,数字化在流程、数据上的优势不容忽视,妥善应用互联网技术的企业能够有效抵抗行业波动,减小自身损失。
近年来,国内工程机械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经历了周期洗礼的中国工程机械,正通过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升级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去周期化将成为现实,周期陷阱也将逐渐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