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自动驾驶发展到终极将成为无人驾驶,在讨论整个命题之前,我们可以试着回想一下人类从何时起对于无人驾驶有了梦想?
在非常久远的古代,《三国演义》小说中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来代替士兵运输粮食,就是从那时起人们开始对于无人驾驶有了美好的憧憬。
既然无人驾驶是我们骨子里的美好愿望,那现如今无人驾驶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无人驾驶的出现会取代卡车司机吗?未来无人驾驶又将走向何方?
无人驾驶技术与其他革命性技术一样,经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沉淀,直到21世纪初期才又被世人所关注。
在计算机还没有发明出来的1939年美国纽约世界博览会上,一家美国企业就为大家展示了其想象中的未来城市,那个世界的车辆全部都是无人驾驶,当时的这个设想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此后人们对于无人驾驶的研发。
而这之后的几十年,因为技术的限制,研发人员认为想要实现无人驾驶,就需要在地面下埋设电磁感应线圈,让车辆来识别无线电信号从而达到无人驾驶。
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当年的无人驾驶实在太过落后且不切实际,那时的无人驾驶和常见有轨电车或者火车几乎没有区别,成本极高且非常不灵活。
剧情再现 中国企业励精图治打破壁垒
时隔65年,美国有关部门在2004至2007年组织了三届无人驾驶机动车的挑战赛,这三次比赛虽然最终的成绩极为一般,但是这其中多个团队采用的摄像头+雷达+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最终被行业认为是行之有效且可以作为商业用途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正是因为这三届比赛,美国奠定了无人驾驶的霸主地位。不久之后,世界其他国家感受到了无人驾驶蕴含的巨大潜力,尤其是汽车工业较为发达的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大力投入研发。
这样的剧情,相信我们已经看过了无数次,发达国家发现机遇,全力发展实现领先,之后建立技术壁垒,利用专利以及产品输出给发展中国家从而获利,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痴梦总是会被一个国家所打破,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2019年,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表示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
很多人可能会说,美国早在本世纪初就开始了无人驾驶的研发,我国直到近些年才开始颁布鼓励政策,是不是有些太晚了?
实则不然,以一汽解放为代表的的商用车企业早早就已经开始布局自动驾驶卡车,2017年,一汽解放发布挚途战略,并在行业中率先举办了智能卡车公路测试。
这之后的2018年,一汽解放发布解放J7为基础的港口自动驾驶集卡;2019年一汽解放与智加科技成立苏州挚途,开发自动驾驶卡车;2020年挚途科技联合智加科技,助力一汽解放发布以J7为基础的L3自动驾驶重卡。
作为国车长子,一汽解放提早预判到了无人驾驶的新机遇,并加大力度投入研发,同时积极拥抱互联网高新企业,目前一汽解放已经研发出L3级别的自动驾驶重卡,可以说真正进入了世界无人驾驶研发领域的第一梯队,也打破了国外长期的封锁的技术壁垒。
未来已来 卡车司机不会被无人驾驶取代
无人驾驶的实现会抢走卡车司机的饭碗吗?这个问题似乎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从近10年来看,这个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一汽解放L4级别的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
原因很简单,现阶段即使强如美国,在运行的无人驾驶卡车也只是达到L4级别的无人驾驶(固定场景下的无人驾驶),而达到L5级别无人驾驶(全路况无人驾驶)需要攻克的不仅是技术课题,还需要解决社会性的伦理问题。
什么是社会性伦理问题?简单举两个例子:
一.L5级别的无人驾驶是不需要驾驶员的,那车辆的责任主体是谁?是购车的物流企业吗?购车企业并没有进行实际的参与运营。既然责任主体不是物流企业,那保险谁来交?出现了事故谁来负责呢?
二.假设L5级别的无人驾驶卡车在行驶时中遇到行人突然从路边跑出,救行人司机会受伤,救司机行人受伤,无人驾驶又该如何抉择呢?
可能很多人会说制定规则就可以规避这样的问题,但如此想问题就太简单了,因为只要涉及到伦理问题,不能通过简单的标准制定来解决,这些问题与“媳妇和妈妈掉进水里,我应该先救谁?”一样。
一汽解放L4级别的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
书接上文,从长远角度看,与其说无人驾驶会取代卡车司机,不如说无人驾驶将填补卡车司机难招的缺口,因为短期内无人驾驶即使普及也至多是在高速公路等干线物流方面(L3、L4级别的无人驾驶),末端市场由于路况极为复杂,真正的无人驾驶在我们可预知的未来还难以胜任。
综上所述,卡车司机不但不会失业,反而会因为自动驾驶的愈发普及大幅降低劳动量。
一汽解放在2020年就已经推出了具备ACC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预警、车辆防撞预警的L3级别J7重卡,该车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自动跟车、减速、变道等一系列操作,在自动驾驶期间,驾驶员只需要双手时刻保持在放盘两侧即可,可以说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驾驶员劳动强度,甚至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完成超过一千公里以上的干线运输。
不仅如此,一汽解放还慷慨的为很多不具备生产卡车的互联网企业提供开源信息,帮助这些企业完成无人驾驶的研发,展现了一个国有企业的担当和格局。
珍妮纺纱机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棉纺工业第一个重大技术发明,这款纺纱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也推动了世界的工业化进程,但是它的下场却是被纺纱工人当场砸烂,原因很简单,纺纱工人担心“珍妮”会抢走他们的饭碗。
新技术诞生的初期往往被人们形容为“洪水猛兽”,这些都源于人们对未知的恐惧,但只要大家持包容、理解的态度去接纳这些新事物就会发现我们不但不会失去现有的工作和生活,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好。
如果大家依然不愿意相信,你现在就可以想想,你上一次掏出现金购物是在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