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交通运输领域党员代表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我的岗位在一线”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的交通人砥砺奋进、奋勇前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通运输发展道路,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
此次亮相见面会的5位交通运输领域基层党员代表,其中有一位是青海省公路局海东公路总段养护中心副主任贺生兰,她先后被授予“交通运输部最美养路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所辖养路段连续三年被青海省公路局评为示范路和样板路。
青海省公路局海东公路总段养护中心副主任贺生兰
从小受父辈影响进入公路养护行业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常态
在担任养护中心副主任前,贺生兰一直工作在青海省黄南州同仁、麦秀地区公路养护的最前线,那里海拔高、条件差、路况杂,她和同事们一直把公路当作自家“责任田”一样精耕细作。
清扫路面、开挖边沟、平整路肩、夯实边坡,样样按正规养护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昔日的傍山险路,逐渐变成“畅、安、舒、美”的优良路段,成为了省级示范路和样板路。
“养护工作虽然很辛苦,但经过30年的努力工作,让我对公路养护有了更深的理解。”见面会上,贺生兰说,从小受父辈影响,20岁我就参加了工作,进入了公路养护行业。
谈及公路养护工作,贺生兰描述,整天与沥青、沙土为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常态。他们养护的40多公里公路,大多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盘山路段,塌方、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
“这些公路的病害,是我们养路工人斗争的对象。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为了赶赴现场、及时打通路段,让阻塞的路段早点畅通,我们与时间赛跑,顾不上喝水、顾不上吃饭。”
以前是人力一锨一镐清扫路面
现在是人力为辅的机械化养护
谈及工作领域近年来的变化,贺生兰说,青海的公路交通发展,一方面是公路等级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公路养护方式、思维模式的更新。
“我是1991年参加工作的,30年前,一个道班6至7个人,养着10公里的砂石路,现在道班变成工区,一个工区有十二三人,养护的路段是40至50公里。”贺生兰说,这个数据便能展示青海公路的建设和发展。
她回忆,工友们的家与工作点间有300公里,他们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我刚参加工作时,只有国庆节这样的假期才能回去,那时回家需要七八个小时。到2020年,我们只需要2小时就可以回到家。”贺生兰既兴奋、又感慨地说道。
对于公路养护模式的改变,贺生兰描述,以前是人力一锨一镐清扫路面,他们的主要工具是铁锹、扫把、洋镐,还有架子车,最好的机械就是拖拉机。如今,以清扫车、推土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为主,人力为辅的机械化养护模式。
“以前养20公里路,人工需要一天或者两天时间,现在只需要两到三小时就能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贺生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