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操作系统(TOS)是码头的大脑,特别是对于综合性的规模大的集装箱码头,高效的运转效率、智能化的操作手段、绿色环保的作业环境,背后都离不开这个“大脑”强大的支撑。
1、码头操作系统主要全球供应商
(1)美国Navis公司
Navis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主要为海运码头和其他货运机构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该公司成立于 1988 年,是全球首家提供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管理系统的公司,目前有正式员工330多名,2011年营业额接近万美元。2007年12月,该公司被Zebra集团以1.45 亿美元收购;2011年1月,Zebra集团将Navis公司以1.9亿美元的价格卖给芬兰的Cargotec集团。Cargotec集团是世界领先的货物装卸方案供应商,旗下品牌包括希尔博(Hiab)、卡尔玛(Kalmar)和麦基嘉(MacGegor)。十年后,Navis以4.48亿美元的价格再次被易手。近日,Cargotec Corporation(卡哥特科集团)宣布以3.8亿欧元(4.48亿美元)的价格将Navis业务出售给总部位于硅谷的投资公司Accel-KKR。2020年全年,Navis的销售额为1.26亿美元。
(2)美国Tideworks技术公司
Tideworks技术公司原为Carrix公司(控股美国最大集装箱码头营运商SSA Marine)下属的信息技术部门,1999年脱离母公司成为独立的信息技术公司,致力于为海运和多式联运码头提供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该公司总部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目前有正式员工超过200人,在全球拥有90多家客户和超过5万多个使用者。
(3)韩国Total Soft Bank(TSB)公司
TSB公司成立于1988 年,主要面向航运、港口行业提供解决方案。TSB公司早期用微软VB编程语言开发的码头自动作业系统CATOS目前仍在一些码头使用;2004年6月,TSB公司采用J2EE技术为香港现代货箱码头有限公司开发了新一代码头管理系统MOTOS;2010年,为提高系统开发效率和增强系统的可维护性,TSB公司将MOTOS的部分模块改用.NET技术开发。
(4)比利时COSMOS公司
COSMOS公司原为比利时码头营运商Hessenatie的信息技术部门,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已开始开发码头操作系统,自1992 年开始以独立公司形式运作。2002年,比利时码头运营商Hessenatie与NoordNatie合并成为HesseNordNatie(简称HNN);同年,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加坡港务集团)通过收购HNN 80%的股份成为COSMOS公司的实际拥有者。
此外,韩国的CyberLogitec公司、荷兰的TBA Group公司,也是业内的领先者。
国外的码头操作系统提供商,由于起步早,技术先发优势明显。特别是Navis公司,由于其拥有了全球港口大量的数据库,其智能化算法和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上优势明显。其国际化的强大背景,可持续为中远海运港口、马士基码头这样的全球化码头运营商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加强客户服务体验,继而继续巩固其与航运巨头的合作基础。
即便如此,Navis的短板,本土化的问题一直存在。尽管其在中国已拿下多个码头的订单,但是在中国内地没有据点,主要的办公室多位于美国和欧洲,离内地最近的办公室在中国香港,没有实时保障的本土化团队,很难赢得中国中小客户。同时,由于系统采用异地运维模式,一旦发生宕机,码头生产也将受到影响。
2、国内供应商的现状
近两年来,国内的港口企业也不甘心被国外的软件供应商扼住发展的喉咙,致力于开发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TOS系统。上海港集团下属海勃物流公司研发的码头营运管理系统以及招商局国际下属招商国际信息公司研发的CMPort码头操作系统,除集团内部使用外,也卖给个别其他的码头。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宁波港信息通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宁波舟山港集装箱码头生产操作系统(n-TOS系统),结束了我国“千万级”大型集装箱码头依赖国外系统的历史。
作为第三方的港口软件公司的代表,烟台华东电子公司在信息系统集成方面形成了以自主解决方案和第三方解决方案并重发展的系统总集能力,形成了以智慧港口(iPort)为指导思想的信息化框架。目前服务了100多家港口,拥有10多个绿地码头信息化交钥匙工程案例。
业界调侃,国内码头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是“拖拉机”,国内第三方软件公司的操作系统好比“小轿车”,Navis的操作系统是“法拉利”。国外先进的操作系统,自然有其技术上的优势,但是其实施价格和运维费用也是国内大小码头必须正视的问题。此外,在适用性上,针对不同码头特点,需有不同的TOS策略,是否合脚,只有穿鞋的人知道。
港口TOS是支持码头高速运转过程的中枢,在我国码头吞吐量与日俱增、港口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需港口数字化不断转型,港口信息化不断进化,媲美国际TOS的国产化道路,依旧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