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两年重点突破、五年跨越领先”的思路目标,《建设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山东数字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推进措施等作了整体设计,明确到2025年,山东数字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成效大幅提升,整体工作始终处在全国“第一方阵”。
《建设规划》由9部分构成,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科创高地、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等6个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数字强省建设的重点任务。
建设泛在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一方面,通过建设泛在连接的通信基础设施、构建存算一体的数据处理体系、布局全域感知的智能终端设施,打造“网云端”为代表的全国信息基础设施先行区。另一方面,通过推进智慧交通、数字水利、能源互联网建设和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打造全国融合基础设施示范区。到2025年,“双千兆”网络覆盖全省所有城区和乡镇,存算一体、边云协同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完成,亿级物联感知节点加快部署,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国内领先,构建起泛在连接、高效协同、全域感知、智能融合、安全可信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全国信息基础设施先行区和融合基础设施示范区。
构筑开放共融的数字科创高地。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加强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关、建设数字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提升企业数字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内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到2025年,突破一批关键数字技术,数字科技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水平大幅提高,取得一批前瞻性、原创新重大成果。高端服务器、高效网络存储方面技术优势不断巩固,实现引领性数字技术攻关。打造一批数字化领域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发展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从推进数字产业高端布局、加速工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海洋产业数字化、促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等5个方面,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到2025年,数字产业化竞争力显著提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现一、二、三产业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高水平建成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覆盖面达到90%以上,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策源地。全省数字经济总量年均增幅达到1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超过10%,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
打造整体高效的数字政府。围绕加快政务服务模式重构、推动政府治理范式重塑、推进机关运行流程再造、实施数字政府强基工程等4个方面,全面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5年,全省统一的“云、网、数、用”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建成数字机关,企业和群众找政府办事线上只进一网、线下只进一窗,省级及以下政府部门出具的实体证照证明“免提交”,基本建成整体、泛在、高效、透明的数字政府,打造一流数字化营商环境,成为全国公共服务和政府治理示范区。
构建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从强化数字公共服务新供给、构建智慧城市建设新格局、打造数字乡村建设新模式、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等4个方面,全面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到2025年,城乡数字化均衡发展,所有设区市和60%的县(市、区)建成四星级以上新型智慧城市,力争打造3个以上的五星级标杆城市,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成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惠民服务体系,数字化高品质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全民数字素养大幅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营造富有活力的数字生态。通过激发数据要素市场活力、凝聚共建共享发展合力、提升整体安全防护能力,营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安全有序的数字生态。到2025年,数字强省建设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形成共建共享、科学高效的数字强省建设运营模式。构建起科学完备的数字化发展政策法规体系,推出一批引领全国的标准规范,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数据资源供给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成为大数据赋能创新创业示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