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技术和制造上,中联重科又一次冲击世界纪录。
2021年5月17日,中联重科位于常德的塔机智能工厂二期项目正式开园,塔机智能工厂开启全线投产的新阶段凭借标节和机构装配两座灯塔车间,实现规模与质量世界一流,完成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而借此,中联重科塔机生产效率也创下世界新纪录——平均每18分钟,一台塔机就可以从这里下线,走向中国和全球市场。
这种“中国速度”正当其时。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在中国塔机行业,中联重科是业内公认的领军者。在常德塔机智能工厂项目中,数字化转型升级遍布众多环节。
一个细节足见这场升级的力度之深,覆盖面之广。在常德最新的智能工厂车间,每个工作的电子线视频上,一个个生产数据在随时更新;通过这些数据,和工业互联网技术、智能化产线、信息化系统和可视化技术,在塔机生产过程中,中联重科完美实现了“物物互联、人机互动、虚实互联、价值驱动”——由此,在一条全新的赛道上,中联重科塔机业务正在释放更大的势能,和追赶者拉开更大的距离。
营业数据是最直观的验证。从销售额10亿元到50亿元,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公司用了6年时间;而从50亿元到100亿元,用了1年时间;从100亿元到200亿元,也只用了不到2年时间。悄然间,在全球塔式起重机制造商排行榜上,中联重科已经连续数年保持第一。
作为全球塔机领域的领军者,市场和终端用户对中联重科的塔式起重机产品,表现出明显“偏爱”。从未恃宠而骄的中联重科,亦在产品上不断掀起一场场主动变革与突破。
“在规模上,中联重科已经站在了全球领军的位置。接下来,打造极致产品,是中联重科为自己搭建的最新赛道。在此,我们要继续角逐,再次完成全球超车。”中联重科副总裁、建筑起重机械公司总经理唐少芳掷地有声地诠释到。
多时以前,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在不同场合都提到过一句话——“用极致思维做产品,用互联网思维做企业”。在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公司,唐少芳将这两句话落到更细致的“执行”上,即“极致技术,极致质量,极致成本,极致服务”。在“四个极致”加持下,中联重科对塔式起重机产品的每个细微环节,都要做到“最好”。最细节的一个例子是,针对塔机许多最基础的部件,中联重科提出要保证“至少能够使用20年”的标准——“在最平常、最细微的地方,都要做到最好。这样我们的产品才能真正打动客户,永远留住客户。”唐少芳表示。
在常德塔机智能工厂二期开园仪式上,重装登场的全球最大风电动臂塔机LW2340-180,就是中联重科追求极致最佳的代表作之一。最大额定起重量为180吨、最大起升高度为180米的这台产品,能够轻松完成6兆瓦陆上风力发电机组——中国目前最大陆上风力发电机的安装;而通过专利技术和全新升级的ETI智控系统,中联重科塔机在大型风机安装上的作业效率、安全性远超其他产品,成为业内风机安装工程的最佳选择,只是时间问题。
LW2340-180风电动臂塔机的出世,对中联重科甚至吊装行业而言,意义极为重大;它为塔机的应用,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赛道。
近年来,中国风电行业快速发展,平原风电成为绝对的主导;而风机大型化趋势也相当明显。在LW2340-180推出之前,中国大型风机的吊装主要依赖于全地面起重机、履带起重机等。“随着3兆瓦以上的风机越来越多,中联重科塔机业务敏锐地发现着这个利基市场,并且以强大的研发技术、制造基础,快速将需求变为现实。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在不断突破塔机应用边界,开拓全新应用领域的深度尝试。”对此,唐少芳表示。
在“最高、最大”维度,中联重科一直扮演着纪录保持者的角色。在推出全球最大吨位内爬式动臂塔机、全球最大风电动臂塔机同时,中联重科再度刷新记录——推出了世界最大起重力矩的上回转式塔式起重机W11000-450。
智能化、自动化上,中联重科塔机事业部也在掀起一场蝶变。
在产品自动驾驶、智能交互和智能互联三大领域,中联重科塔机事业部全面布局,不断创新;完全无人驾驶的塔机,能够自行诊断故障并排除故障的塔机,能有自主选择施工方案的塔机,不断登场,刷新行业的认知。“在传统产品上,中国制造商还有技术壁垒需要突破;但是在智能化、自动化产品上,中国企业可以说已经走在了前列,实现了弯道超车。”唐少芳表示。
中联重科领先的塔机产品,代表了这家老牌劲旅对未来趋势的思考和把握,更显示了它在技术上的深厚储备。回望这个发展里程,2016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这一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身处历史低谷;“而越是在这个时候,中联重科就越会去追求最本质的竞争力——技术。”
不破不立,向内求变;中联重科产品4.0工程应运而生。
中联重科推进的产品4.0工程,要义可以提炼为亮点,即“模块化平台+智能化产品”。具体到塔机板块而言,模块化意味着中联重科各系列的塔机,本质上是对各个子系统进行标准化设计和生产,根据用户需求不同,像搭积木一样将通用型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组装”。这样做的直接效果是,中联重科塔机研发效率、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以数量级方式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随之而来,中联重科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产品和用户需求的揣摩、理解及对接上。
“低谷中,中联重科还在持续大幅度投入推进的产品4.0工程,现在回想起来,绝对是企业再次腾飞的重要基础。4.0工程让中联重科的塔式起重机业务,实现了从复杂到简单,从简单到极致的蜕变升级。”唐少芳回顾到。
这种改变,也投射在了产品线上。随着4.0工程的推进,中联重科塔机产品型谱大幅整合,代表全球主流趋势的平头塔机,成为其中在主导;锤头塔机的占比不断减少。与此同时,在供应链环节,零部件的模块化、材料的模块化带来的效率提升和资源整合,让越来越多“数一数二”的配套商,紧紧聚合在中联重科周围。
在产品、用户需求理解上的持续精进,让中联重科塔机业务在中国之外更大的全球市场上,从容进击。在唐少芳看来,“面对广阔的海外市场,将针对每个地区实际需求,通过模块化研发、制造,对产品进行‘本地化’调整,从而赢得海外用户。”
“比如欧洲和北美,人工费用很高,对塔机的智能化、自动化等能节省人工的性能,非常看重。再比如有些新兴市场,对塔机运输便利性的要求很高,就需要制造商提供更方便拆卸,方便运输的产品。依靠4.0平台的研发,很轻松地就能够支持我们满足目标市场这些要求。”唐少芳具体解释道。
持续的技术提升和标杆产品输出,让中联重科在中国甚至全球塔机市场不断加快跑马圈地的速度。而另一面,近年来持续高温的塔机市场,也引来了众多颇具体量的竞争者,甚至新参与者。面对这些,唐少芳并未感受到太多压力。在他看来,中联重科塔机业务60多年的积累,这种时间成本、经验成本不可能被轻易逾越。与此同时,中联重科4.0工程行动构建起的大平台,至今只释放了很少的一部分能量。“随着后续势能的激发,看似是对手在追赶中联重科,实际是我们在把领先优势越来越大。”唐少芳说。
显然,在唐少芳的叙事里,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的未来将有更大跃进,蓄势待发。
向风而生,“智”在必得
对话中联重科副总裁、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公司总经理 唐少芳
CCM:中联重科常德工业园二期开园,在业内引发关注。在您看来,这将为中国乃至全球塔机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唐少芳:常德工业园二期开园,让中联重科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上,再度引领行业。工业园建成后,有两大升级,即数字化升级、绿色化升级。中联重科的数字化升级已经被广为了解,在绿色化升级上,我们也堪称先行者和领先者。二期项目智能工厂制造技术的绿色化率达到98.7%,制造过程的绿色化率达到97.3%,绿色制造资源环境影响度为2.7%,VOC排放整体减少60%。从这些角度讲,中联重科其实在用实际行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推动环境保护。
CCM:二期项目开园,会为终端客户带来哪些体验和价值提升?
唐少芳:中联重科常德工业园二期项目,不仅拥有最先进的智能制造基地,数字化、自动化程度极高的生产线,还有国际顶级水平的检测平台和设备。
我们的工厂,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数据化技术,彻底打通了研发、生产、售后服务整个通路;与此同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我们对“人”的倚赖大幅降低,这意味着,制造的一致性得到了有效保证。加上中联重科几十年来积累的工艺经验、设计经验,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品质更高、更稳定的各类塔机。
CCM:此次开园仪式上,中联重科推出了全球专门应用于风电领域的、最大的动臂塔式起重机。从整体看,这是世界首创。中联重科为何会在这条从没有人探索的道路上,展开突破性创新?和传统风电吊装设备与方案相比,中联重科风电专用塔机有哪些独到的优势?
唐少芳:LW2340塔机实际上是一款革命性的产品,在全球这都是史无前例的。
这款产品的推出,实际上代表了中联重科塔机的创新能力,展示了我们对接市场需求,满足客户需求的初心和实力;此外更重要的是,这也反映了未来风电安装维保领域,设备应用的新趋势。
近年来,中国风电在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尽管目前主流的风机还是2-3兆瓦,但4兆瓦、5兆瓦以及6兆瓦风机的市场需求增长非常明显。以目前最大的陆上风机——6兆瓦风机为例,它的安装高度、吊装重量,是目前的全地面起重机无法完成的。而尽管履带起重机能够对6兆瓦风机进行安装维修,但起重设备的运输成本、使用成本、安装成本都很高,占地面积大,而且受风速、地形等自然条件限制更多。
我们这次推出的LW2340塔机,瞄准的就是3兆瓦以及更大的风机安装。塔机安装便利,比履带吊减少30%-50%的安装时间;同时运输便利,它的重量37.1吨,部件最高3.5米、最宽4.28米;而且更重要的是,塔机的抗风能力强,可以在20米/秒的风速下稳定安全完成工作,而履带吊工作的最大风速,不能超过9.8米/秒。
这些独特的优势,让以LW2340-180塔机为代表的产品,在未来中国风电发展中,将迎来更大施展空间。
CCM:未来全球和中国塔机领域,最明显的技术发展、产品应用趋势是什么?中联重科如何把握这些?如何在其中保持引领地位?
唐少芳:未来,塔机产品最重要的技术趋势就是智能化。在这方面,中联重科的起步非常早,目前的布局也更加完善,成果也在加速爆发。
未来建筑施工中,“智慧工地”会成为主流。这是一场建筑业的变革,也考验着设备制造上的能力。所谓智慧工地,对于塔机而言,要求设备能够实现自动的路径规划、障碍躲避、施工方案制定等;这意味着,今后的塔机产品,其实就像现在大家了解的智能驾驶汽车一样,甚至要求更高。针对这些需求,中联重科已经开发出了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在很多项目中进行了应用。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化产品,对于建筑施工的安全提升,也会发挥重要作用。举个例子,中联重科的大部分塔机产品,通过密集布设的传感器,能够对设备的施工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原来的安全装置,可能只有在超重很多的情况下才会报警;而现在,我们可以防范很微小的危险施工操作,使“施工安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
CCM:从过去几年的发展看,中联重科一直在拓展塔式起重机的应用领域。未来,塔机的需求会在哪些领域持续增长?
唐少芳:从应用领域看,比如核电建设、场馆建设、特殊桥梁建设中,塔机都有很大的“纵深”发展空间。而在建筑产业化、工业化时代,塔式起重机尤其是大型设备的需求,非常可观。我们可以看看新加坡,在这个建筑产产业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几年前350吨米的塔机还是主流,而现在1200吨米的塔机正在成为市场新宠。从区域市场看,未来,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全球地区,会成为中国塔机产品新的销量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