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这样的大背景下,“十三五”期我国沿海港口原油吞吐量快速增长,原油运输系统得到进一步优化。“十四五”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也是石化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沿海港口在充分保障港口供给能力的同时,需不断优化原油运输体系,适应石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我国沿海港口原油运输发展特点与问题
(一)外贸原油进口量快速增长,地区分布呈现“北重南轻”
在强劲的外贸原油进口需求带动下,我国沿海港口外贸原油接卸量持续保持高位增长,2019年达到4.6亿吨,2015年以来年均增速达到9.6%,成为“十三五”期沿海港口增长最快的重点货类之一。从分区域看,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原油接卸量分别达2.7亿吨和0.9亿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8.7%和18.7%,成为我国外贸原油接卸最繁忙的区域,华南地区港口原油接卸量占比相对较小。整体而言,在地区分布上呈现出“北重南轻”的特点。
(二)海管联运体系已经形成,部分地区仍有待完善
根据测算,原油管道运输成本约为铁路的1/2、公路槽车的1/3,因此沿海港口与管道联运是最经济的原油运输方式。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日仪和涌沪宁两条长距离输油管线,输送能力达到8300万吨/年,主要满足长江沿线及上海地区的原油运输。同时,其他沿海港口也纷纷修建了中短距离的原油运输管线,用以满足本省及周边区域的原油运输。我国沿海港口海管联运体系已经形成,一次外贸原油接卸量已经占到沿海原油总吞吐量的71%。同时,部分地区的海管联运体系还有待完善,如辽西地区和鲁北地区由于民营炼厂较多、分布分散,原油管网尚未连通至每家炼厂,原油到港后通过公路槽车运输比例仍然较高,增加了部分炼厂的运输成本。
(三)沿海港口外贸原油接卸能力继续增长,总体上满足原油运输需求,部分区域原油运输仍待优化
2019年沿海港口外贸原油一次接卸能力达到6.7亿吨,泊位44个。目前,在建原油泊位8个,原油一次接卸能力达到1.3亿吨。总体上我国沿海港口原油泊位供给比较充裕,能够满足原油运输的需要。从各区域看,山东沿海港口原油码头接卸能力依然偏紧。2019年山东省沿海港口外贸原油接卸量达到1.69亿吨,外贸原油接卸量较一次接卸能力高出1300万吨。长三角区域较为宽松,2019年该区域外贸原油接卸量达到8538万吨,外贸原油一次接卸能力达到1.92亿吨,接卸能力远高于接卸量。二、外部宏观经济环境
目前,支撑我国原油加工量增长的动力,一方面来自国内成品油的消费需求,包括居民出行以及货物运输带来的汽油、煤油、柴油的消费,另一方面来自国内化工品的消费需求,包括建筑、纺织、汽车、家电等产业带动乙烯、PX等化工原材料的需求。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降低,但是总体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预计“十四五”期,我国GDP年均增速将达到5%左右。在国内需求方面,稳定的经济发展形势将会为炼化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国际原油供大于求将促使原油价格继续保持低位,有利于我国外贸原油进口。三、我国炼化行业发展趋势
(一)原油加工量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2019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3.1亿吨,“十四五”期我国成品油消费需求仍有一定上涨空间。其中,柴油消费量已经进入平台期,“十四五”期将呈现稳中趋降;燃油汽车仍然占据乘用车主体地位,随着人均汽车保有量的提升,汽油消费量将小幅增长;在航空客货运需求高速增长的带动下,煤油消费量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建筑、纺织、汽车、家电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乙烯、PX等化工原材料的需求,同时急需用国内化工品产量填补大量进口需求。因此,预计“十四五”期我国原油加工量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十四五”末将达到7.8亿吨左右。
(二)通过新增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实现供给侧改革
2019年我国炼油总能力已经接近9亿吨,位居世界第二。虽然我国炼油能力规模大,但是结构性过剩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炼化一体化水平不高、炼厂单体平均规模较小、各炼厂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装置水平参差不齐等方面。
为应对我国化工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和化工品缺口长期存在的现状,近几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加快建设。“十四五”期,随着盛虹炼化、浙石化二期、中科炼化、中委南海石化等项目的投产,我国炼油能力将达到10亿吨左右。这些技术先进、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后,必将淘汰炼化行业中规模小、经济性低、技术装置落后的产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石化行业化解产能结构性过剩的矛盾,实现供给侧改革。
(三)炼油重心进一步向沿海转移并呈现基地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炼油工业逐步向物流便利、消费旺盛、资源承载力强的沿海地区集聚,2000年以来沿海地区原油加工量比重提升近10个百分点,2019年已经达到75%。《石化产业布局规划方案》提出未来将根据进口原油运输通道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形成大连长兴岛、唐山曹妃甸、连云港、上海、宁波、漳州古雷、惠州七大炼化产业基地。未来,新建大型一体化项目将主要布置在七大炼化产业基地,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