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8日讯(记者 程光)李飞,大丰海港港口有限公司门机操作手,曾在大丰港第一届、第二届门机操作技能大赛和盐城市港机操作大赛中四度夺冠,并先后获得大丰“五一”劳动奖章、“盐城市十大杰出青年”、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近日,李飞作为全省重大典型,又被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表彰为2016年“全省最美职工”。这位83年出生的小伙子,用了十年时间从一名普通码头工人成长为优秀机械操作手,以精益和创新诠释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先天不足 师傅曾劝他换岗位
2001年,李飞从盐城市大丰经贸学院港机专业毕业,2005年,大丰港码头招聘员工,李飞被成功录取,并被安排到上海港参加培训。
初到港口,看着高大的门机,李飞的心里就犯起了嘀咕。门机操作室距地面近30米,共有116个台阶,李飞还没上到一半的高度就有些眩晕,他也顾不得干净,紧紧抓着扶手,双腿颤抖着小心翼翼往上爬,生怕一不小心掉下来,等爬上作业平台时,两手已经被抹得乌黑。光是爬上来就已经要了李飞“半条命”了,更不谈坐在驾驶室里望着地面操作了。
其实,除了恐高,李飞还有个先天不足:身材不佳。由于操作门机要求作业人员腿部要长,方便踩刹车,而李飞的身高还不到1米7。在上海港培训中心,师傅张宝林并不看好李飞,他认为“小李不适合开门机,腿短,胆子小”,是前去培训的6名学员中条件能力最差的一个,甚至还建议李飞向领导申请调整岗位。
勤学苦练 愣小伙成了行业尖兵 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男孩,和许多年青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还有着一股年轻人特有的“叛逆”。师傅的一番话没有让他打起退堂鼓,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别人可以做到的,自己一样可以做到,而且还要做到最好。”李飞暗自下决心。
为了克服恐高,李飞反复地进行爬楼练习,甚至让同事把他带到楼梯半路,把他丢下,让他一个人登上驾驶室。现在熟练了,爬台阶就像走自家的楼梯一样,身轻如燕,从来不用扶栏杆,也不会沾不上油。腿短不要紧,培训中心也有和他身材相仿的教练。操作时李飞仔细观察教练的一举一动,看如何调整座位,后来他干脆把座位上的皮垫子拿掉降低座椅高度,让自己坐“冷板凳”,操作完把垫子再复位。
为了能掌握好每一项动作要求,李飞宁可中午不休息也要把它弄明白,每天操作升降杆、方向杆、挡位杆上万次动作,白天在码头上练到手臂红肿,下班就拿着筷子不停地比划,晚上回到宿舍,甚至会抓着矿泉水瓶模拟练习,同伴们笑称,李飞已经“走火入魔”了。而正是这样“痴迷”式的练习,不仅改变了师傅的看法,也让李飞迅速达到独立驾机的水平。
凭借扎实的功底和过硬的技术,李飞带领同事们完成了一次次壮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0天完成了12万吨货物的装卸”、“24小时完成42片风电叶片作业,偏差小于2厘米”、“72小时完成105个大型风电叶片”、“独创技术,将红土镍矿从日操作单机作业3000吨,提升到5000吨。”……
一心工作 自觉愧对家人太多
由于李飞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家庭的照顾自然少之又少。这也是李飞一直感到“愧疚”的地方。2008年的一个深夜,李飞的爷爷病危,弥留之际想见孙子最后一面。接到电话的李飞正忙的不可开交,此时已经是凌晨两点,看着面前装有1万多吨煤炭的货船,李飞不忍打扰已经累了一天的同事,他强忍泪水,继续操作起了门机,直至8点多同事过来接班。等他到家时,爷爷的身体已经冰凉。
作为家里的长孙,没能见上爷爷最后一面,李飞十分愧疚,他发誓一定要对奶奶加倍地好。每有假期,李飞都会带着妻女回老家探望年迈的奶奶,给老人做好吃的饭菜,而且坚持每天给奶奶打一个电话,嘘寒问暖。去年冬天的极寒天气期间,有批造型独特,工艺复杂的维斯塔斯风电叶片要出口美国,加上船期紧张,虽到了下班时间,李飞也不敢离开,直到装配完毕才连夜赶回家看望奶奶。
李飞的妻子说,家里的事情是不能指望李飞的,“他的变数太大”。有一次,女儿发高烧39度5,妻子打电话让李飞回家。电话那头,李飞满嘴答应,可直到女儿做完各项检查、吊瓶打完,他还在码头工作。“这样的事情有过太多了,我们也习惯了。但是我们就是担心他工作起来不注意身体,让自己太累了。”妻子既埋怨又满含爱意的话让李飞更加“过意不去”。
在大丰港,李飞已经奉献了10个春秋,十年磨一剑,李飞和他的班组早已成为大丰港的一面旗帜。“大丰精神不是倡导‘创新、争先’吗?哪怕是名机械手,要做就做最好,这就是我的争先世界。”散发着工匠气息的李飞这样诠释大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