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新增的三个冷藏危险货物(冷危)集装箱堆场投入使用,迎来首批货物。福建省重点生产企业冷危货物进出口将得到更安全、快捷的服务。
《厦门日报》头版报道
这三个冷危堆场分别位于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旗下的海天、嵩屿、国际货柜码头。该项目是为了满足厦门市重点招商项目出口的堆存需求,同时也是提升厦门市营商环境的重点项目,总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设计年通过能力超过10万标箱。如此规模体量和通过能力,在国内港口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海天码头
据了解,像是电子产品、集成电路生产中经常使用到的原材料光刻胶,以及新能源成品锂电池等对温度比较敏感的货物,都需要由专属的冷危货物集装箱运输。而此前厦门港并不具备此类冷危货物集装箱的堆存条件,相关货物只能选择点对点“抵港直装”、或舍近求远选择其它口岸或路径进出口。
▲嵩屿码头
针对“痛点”,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在厦门港口管理局的有力协调和推动下,在自贸委、工信、资规、建设、环保、消防、卫健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靠前部署,专业规划,高标准严要求推动三个冷危场的建设。最终该项目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完成,实现港口整体服务能力再提升。
▲国际货柜码头
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
业务发展部副经理 郭俊卿
目前已经收到省内多家企业的咨询及委托订单,以新能源和先进制造业的企业为主。
据介绍,冷危堆场如同一个超大的“保险柜”,不但硬件设施设备要满足严格的堆存条件,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必须是持证上岗,专人专岗保障每个作业环节安全高效。除了必须配备的避雷针、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降温喷淋系统、消防设施等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的设施设备,还安装配置了许多防爆电源插座,随时提供充足的冷危集装箱电力保障,满足货物控温条件。这一系列措施共同推动厦门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档升级。
三个冷危堆场投用后,将有效帮助相关企业降本增效,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进一步优化厦门港营商环境,为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提供新动力,进一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助力厦门港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力实现“双过半”。
未来,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将进一步完善港口配套资源,助力提升优化进出口货物通关环境,吸引更多相关需求企业从厦门口岸进出,为厦门港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厦门国际航运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