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资讯中心 企业
央视新闻 | 一周内两次获央视重点聚焦,柳工“智造”标杆引海内外关注!
2025-11-10 来源:柳工挖掘机

中国装备制造的“智造”浪潮正吸引着国家级媒体的持续聚焦。

近日,央视在短短一周内,先后通过《经济信息联播》和“东盟伙伴”媒体合作周报道,两度将镜头对准广西柳工,深度解读其从火爆出口到智能生产的全链条实力,展现了中国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形象。

硬核数据印证“中国智造”出海热力

11月9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在“中国智造热销海外”专题中,以权威数据揭示了柳工为代表的行业盛况。

报道引用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称,2025年1至9月我国挖掘机出口同比增长14.6%,并已实现连续13个月正增长。

图源:新闻画面

中国挖掘机为何能热销全球?智能化和电动化是两大制胜法宝。

央视镜头真实记录了这样一幕:在广西柳州柳工的试验场,一台挖掘机灵活自如地完成挖掘、回转、卸料等一系列连贯动作。

而它的操控者,却安坐在几百米外的远程遥控操作舱内,通过高清屏幕与灵敏操作杆,如同亲临现场般精准指挥。

图源:新闻画面

智能化不仅体现在操控上,更贯穿于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中。

在柳工的全球设备网联平台上,散布世界各地的挖掘机化身为一个个光点,其定位、运行状态、故障信息一目了然。更强大的是,借助AI诊断系统,平台能提供12种语言的远程维修支持,将服务效率提升30%。

这套“硬产品”与“软服务”的组合拳,成为柳工在国际市场稳居标杆地位的坚实根基。

图源:新闻画面

智慧工厂展现“中国智造”硬核实力

11月6日,央视镜头追随2025“东盟伙伴”媒体合作联合采访团的脚步,深入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内部,向海外媒体直观呈现了“智造”的源头。

现场“无人化生产”的场景让东盟媒体记者连连惊叹。一位东盟记者表示:“现场所使用的技术令人印象深刻,真正看到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跨越。”

图源:新闻画面

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之路

一周之内,从宏观出口数据到微观生产现场,央视的连续聚焦绘制出一幅完整的“柳工出海图”:

前端是凭借智能化和电动化产品在国际市场开疆拓土,后端则是以智慧工厂为核心的现代化生产体系作为强大支撑。

图源:新闻画面

这两次报道清晰地表明,柳工已成功完成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它以科技为引擎,不仅驱动着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更作为“中国智造”的标杆,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工业创新、绿色、高效的先进形象。

* 特此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所有。若需转载需注明新闻来源及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他媒体、网站 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发表我的评论
后参与讨论 1/1000 提交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1958年创立至今的60年间,柳工始终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佼佼者。从1966年推出中国第一台现代化轮式装载机开始,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如今柳工已成长为一个拥有19条不同产品线的企业。多年来,我们始终把每一个艰难的挑战,视作发展的良机。无论是炎热的撒哈拉沙漠,还是寒冷的南极,都被我们打造的强悍设备逐一征服。此外,我们也深知:一切卓越设备,都只为客户的需求而存在。所以,在保障出色性能的同时,我们的产品亦秉承人性、易用的设计理念,使您的工程项目可以快速、顺利的开展。  对可靠品质的不懈追求,是柳工的立信之本,也是柳工的发展壮大之钥。如今,柳工在全球拥有20个制造基地,9500多名员工,5个研发基地以及13个区域配件中心,处在技术、生产和供应物流的前沿。  想要赢得客户的满意,值得信赖的服务与优秀的产品一样不可或缺。作为行业内具备最完整全球经销网络的企业之一,柳工拥有遍布100多个国家的300多家经销商,随时为全球客户提供便捷、专业的服务支持。  未来,柳工会一如既往地倾力打造与客户的长期伙伴关系。无论您身在何处,无论您面对何种难题,我们卓越的工程机械产品与服务,都将助您轻松化解难题,创造非凡价值!
进入品牌专区
  • 铁臂产品类型
  • 铁臂导购品牌
  • 铁臂品牌类型推荐
  • 热门产品推荐
  • 品牌企业
最新动态: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958年创立至今的60年间,柳工始终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佼佼者。从1966...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