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正迈入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纪元,政府支持的投资在交通、能源和城市建设领域加速推进。
这一新局面令建筑承包商和工程机械制造商对未来充满期待:拥有超过14亿人口且经济快速扩张的印度,对现代化大型基础设施的需求已变得迫在眉睫。
该国近期规划的宏伟目标,正为建筑工程的实施方式与区域布局带来重大变革。
印度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该国现代建筑行业复兴的是2025-26年度联邦预算案;印度政府为基础设施资本支出拨款11.21万亿卢比(约合133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该数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4%,彰显了政府对公共工程、物流及公用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承诺。
铁路领域预算增幅尤为显著,达10%,资金将用于改造1000余座车站、扩建高速铁路网络及推进电气化工程。公路支出同样增长7%,重点支持印度公路网计划等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全面升级国家公路网络。
其中大部分资金将用于推进“PM Gati Shakti Master Plan”计划,这项国家级计划旨在统筹协调全国基础设施建设。
在城市层面,以城市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支出也在增加,2024至2028年间将拨款7.4万亿卢比用于城市发展。关键举措包括地铁扩建、住房建设、固体废物管理以及印度“智慧城市计划”下的全市升级项目。这些项目有望持续支撑对建筑材料、土方机械及项目承包服务的需求。
根据Off-Highway Research与咨询公司abcg联合发布的最新分析报告,印度工程机械市场正迎来长期增长机遇。报告指出“这是中国以外规模最大的设备市场,也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增长机遇”。
但报告同时强调,尽管需求激增,但印度仍高度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这对寻求扩大市场份额的原始设备制造商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全球OEM厂商正加速布局印度市场,而中国制造商展现出极强竞争力,尤其在土方工程和采矿等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正重塑市场格局,迫使所有参与者调整本土化战略与产品布局。
正如abcg分析:“对OEM厂商而言,要在印度市场取得成功,仅靠价格优势远远不够,必须建立本地化生产体系、提供定制化设备、构建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最重要的是展现切实的价值。”
OEM制造商
随着印度基础设施投资加速,全球设备制造商正重新定位以谋求长期增长,其中中国制造商在拓展市场方面最为积极。
三一重工近期通过开设销售、服务、备件中心扩大了印度业务版图。三一表示,这意味着印度每位客户现在距离服务中心均在150公里范围内——在售后支持可能成为采购关键因素的市场中,这是至关重要的优势。该制造商目前已在印度全国拥有42家经销商。
柳工正在印度建设第二家工厂,三年前柳工在印度推出电池电动设备,市场接受度正持续提升。
Off-Highway Research指出,尽管这些企业总销量仍落后于本土领军者,但其增长轨迹陡升,激进定价策略与不断扩大的服务网络或将持续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其他原始设备制造商也注意到这些趋势,正根据印度市场环境,调整其市场策略与宣传信息。
JCB
英国JCB集团长期主导印度工程机械市场。2025年初,JCB印度公司在印度工程机械博览会上发布全新CEV Stage 5排放标准设备系列。该系列涵盖反铲装载机、伸缩臂叉装车、滑移装载机、压路机及轮式装载机,每款产品均符合印度政府最新排放与安全法规。
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在印度运营逾50年,曾为Bhakra Nangal Dam(巴克拉-南加尔大坝)、Atal Tunnel(阿塔尔隧道)及Purvanchal Expressway(普尔瓦查尔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提供支持。其业务版图涵盖蒂鲁瓦卢尔、霍苏尔和奥兰加巴德的制造基地,以及位于金奈的研发中心。
2024年,卡特彼勒在印度宝马展上推出“服务承诺”计划,旨在通过保证在约定时间内响应服务需求并确保备件供应,提升客户价值协议(CVA)的执行力度。
与此同时,山猫正探索跨市场设备战略的新路径,但方向是从印度转向北美。近期登陆北美市场的B760挖掘装载机直接源自印度市场已成功运营的平台。这款B760机型在全球其他地区广受欢迎。尽管北美机型往往侧重数字化功能和先进自动化,但源自印度的B760仍保持相对基础配置——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旨在为用户和经销商最大化性价比与多功能性。
此举表明印度已不仅是销售和组装基地,正日益成为全球产品研发的试验场,尤其在注重成本效益、实用性强的设备领域,价值与耐用性至关重要。
日立建机
日本日立建机同样在深化对印度的长期承诺,但聚焦于研发领域。该公司宣布在卡纳塔克邦的Hubballi设立新产品开发中心,作为其设计、仿真及先进工程技术的枢纽。
印度本土制造商ACE
不仅国际OEM厂商在加大投资力度——本土制造商也正抓住机遇。
Action Construction Equipment(ACE)等印度OEM厂商正积极定位为中国供应商的替代选择。其产品线涵盖移动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塔式起重机、履带起重机、打桩机、挖掘装载机、道路设备及振动压路机等。
ACE正借中美贸易摩擦之机拓展出口市场。该公司表示其增长契合“印度制造”倡议,该计划旨在推动具备出口能力的本土制造业的发展。政府政策支持与全球设备多元化需求共同为印度OEM厂商的国际扩张创造了成熟环境。
这标志着:印度不仅是OEM扩张的市场,而且正成为工程机械知识、人才与硬件的输出国。
印度建筑业正处于转折点。这个曾经的“下一个大市场”已跃升为全球设备格局的重心——基础设施投资高涨、政策支持有力,制造商们也逐渐认识到:要在印度成功必须精通本土规则。
未来数年将检验这一认知能否经受考验。电气化、数字化及人工智能辅助工作流程虽在全球推进,但在印度仍将受制于独特本土压力:劳动力动态、预算限制、区域差异以及对设备持续运行时间的严苛要求。
然而这些压力亦可能催生创新。当原始设备制造商为适应印度国情开发出更简洁、更智能、更耐用的设备时,这些设计很快可能反哺全球产品线。
同样,印度制造商在国际舞台的崛起表明,印度不仅是试验田。若未来十年的建设重心在于规模化、高效化与韧性化,鲜有地区能像印度这样具备展示实践能力的天然优势。
注:本文由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编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