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塔什库尔干县的昆仑山脉雪线,在烈日下泛着刺眼白光。海拔4100米的高原工地上,承担牧民饮水工程关键作业的三一SY650挖掘机设备异常,施工队长阿卜杜热合曼攥着手机急得直跺脚:这设备每停工一天,下游村落的用水就多一分紧张。
服务网点接到报修时,服务工程师沈光军正标注维修路线。“塔什库尔干县,4100米海拔,800公里山路。” 他在地图上重重圈出目的地,看向身旁的张才和赵兰阳:“这趟活儿不好干,怕不怕?” 刚入行两年的赵兰阳攥紧工具箱背带,声音发颤却坚定:“军哥,三一服务承诺里没‘怕’字!”
次日清晨三人驾车启程。出喀什市区,平整公路便成了坑洼砂石路,车轮碾过碎石 “咯吱” 作响,车身剧烈摇晃。沈光军紧盯前方蜿蜒山路:“前面是盖孜峡谷,雨季常发洪水,得赶在天黑前穿过去。” 可行至峡谷中段,远处突然传来 “轰隆隆” 水声 , 浑浊洪水裹挟泥沙奔涌而下,瞬间阻断去路。沈光军蹲在河边试完水流,抬头看天色:“客户多等一小时,就多一分损失,得抓紧。” 三人沿河岸寻绕行小路,扛着备件箱在齐膝深草丛中前行,锋利石块划破裤腿,蚊虫在耳边嗡嗡作响,没人停下。直到夜幕降临,他们才找到浅滩,合力将车推过河道。
第三日凌晨4点三人终于抵达工地。队长阿卜杜热合曼看到他们激动得说不出话:“没想到你们真来了!这地方连住宿都没有,水得从山下运……” 沈光军摆摆手:“先修设备!”
没有维修棚,就借车头灯光作业;没有稳定电源,就用发电机供电;缺氧头晕,吸口氧气再继续。沈光军拆解发动机,布满油污的手在寒风中冻得发紫,却精准拧下每颗螺丝;张才蹲旁递工具、递热水;赵兰阳认真记录维修数据。午饭时分,三人对着自嗨锅三两口扒完,顾不上多歇,转身就重新扎进了抢修现场。
从凌晨4点到次日清晨7点,15个小时里他们仅休息1小时。当发动机再次发出浑厚轰鸣,三人相视一笑,疲惫被喜悦取代。阿卜杜热合曼围着设备转两圈,紧紧抱住沈光军:“太感谢了!三一服务没话说,以后工地设备只选三一!”
现场排故
晨光洒在高原,金色光芒笼罩着SY650挖掘机,也照亮三位服务人员沾满油污却坚毅的脸庞。他们收拾工具匆匆返程 —— 远方,还有更多客户等着他们守护。
这就是三一服务:无论山高路远、环境艰险,始终以客户为中心,用责任与担当,在广袤大地书写一个又一个温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