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正经历周期底部的考验,伴随应收账款持续攀升、现金流压力加剧,多家龙头企业纷纷借助金融工具开辟债务融资新路径。
前不久,徐工发布公告,拟申请发行总额不超100亿元的资产支持票据(ABN),用于接续即将到期的银行间市场额度。至此,公司自2024年起累计申请的200亿元证券化额度(含交易所ABS)已全部启动,其中银行间ABN部分实现“无缝续接”。
而早在一月前,三一重工也宣布拟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统一注册并发行余额不超过200亿元的多品种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DFI),包括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永续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
两家工程机械巨头的相继大手笔操作,不仅折射出当前工程机械企业普遍面临的回款压力,也体现出在行业周期中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财务优化与业务支撑的战略共识。
徐工策略:精准盘活存量资产
工程机械行业,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具有“高资产、长周期”的显著特征。长期以来,行业持续面临长周期应收账款难题,下游客户账期常达6~12个月,导致企业应收账款规模高企,且占流动资产比例普遍较高。
据徐工2024年财报显示,其应收账款达318亿元,占总资产18%,高应收账款状况不仅占用大量营运资金,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而资产证券化有助于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周转效率,促进经营性资金回流,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资产负债结构。
在2024年,徐工机械已成功开展了200亿元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11期ABN,存量余额约119亿元,2025年新发的三期科创票据合计规模已超60亿元,票面利率普遍低于同期银行贷款,融资成本优势显著。近日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中显示,徐工机械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108%,表内应收账款较一季度下降13.74亿元。
与此前发行方案一致,徐工机械通过ABN将应收账款证券化,可快速将账期债权转换为流动资金。此次新增的100亿元额度将释放大量流动资金,可以用于偿还到期债务,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财务风险,也可以投入到高端装备研发领域,为公司的业务扩张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三一思路:多元化融资渠道布局
与徐工聚焦应收账款证券化不同,三一重工更倾向于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保持公司资金筹措、管理及运用的灵活性。
三一重工拟申请发行不超过200亿的多品种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覆盖了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永续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多个品种。所募集资金将用于偿还到期债务、补充流动资金和项目建设等用途。
发行多品种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能为三一重工提供多元融资选择,依据自身资金需求与财务状况合理搭配,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避免闲置浪费,精准投入资金,加快周转、提高回报率,以此降低融资成本,减轻财务负担,同时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
2025年上半年,三一重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1.34亿元,同比增长20.11%,净现比1.92,保持着极好的现金流水平。同时,200亿资金注入可迅速改善三一重工现金流状况,短期内大幅增加现金储备,投入到新的生产基地建设、设备购置以及人员扩充等方面,有助于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能。
当前工程机械行业处于周期底部,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已成共识。各龙头企业的融资创新,不仅为企业自身发展注入动力,也为行业提供了成熟可靠的重资产企业资本运作范例。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中恒瑞安(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柳工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包含自有资金投资的资产管理服务;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建筑工程机械与设备租赁等。
可以预见,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正逐步跃升为产融结合、稳健发展的现代化企业,资本市场正在见证中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从产品创新到金融创新的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