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焊花飞溅的车间里,他躬身九年,用焊枪书写青春;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他勇立潮头,用创新诠释匠心。他就是三一桩机焊工技师、产线班组长陈玉龙。
一线淬炼:焊花中的青春
2016年,陈玉龙加入三一桩机,从一线焊工做起。回忆起那些年与兄弟们并肩作战的岁月,他依然心潮澎湃。
在火花飞溅的焊接车间,陈玉龙和工友们每天都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沉重的焊接面罩。夏季的车间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工作服湿了干、干了又湿,但他们始终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马虎。正是这种对质量的极致追求,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淬炼出不平凡的技艺。
转型成长:从焊枪到整条产线
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陈玉龙从焊工走上了产线班组长的岗位。"以前,手里握的是焊枪;现在,肩上扛的是整条线。"这句话道出了他肩上的责任与担当。
在智能制造转型浪潮中,陈玉龙有幸参与了桩机灯塔工厂的建设。自动化焊接设备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工艺稳定性,更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在调试自动化产线期间,陈玉龙带领团队白夜班24小时不眠不休地调试参数,最终实现了月产300台的稳定产能。当他看到机械臂精准地完成一道道完美焊缝时,深刻体会到:"智能制造不是要替代工人,而是让我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去追求更精湛的工艺。"
创新突破:从现场到工艺改进
陈玉龙的脚步遍及国内外多个工地现场。在新加坡的一个项目中,面对160兆帕的超硬地层,三一的设备承受着巨大考验。他仔细检查每一处焊缝,记录受力情况。回国后,他结合现场数据,带领团队改进了焊接工艺,为后续产品生产积累了宝贵经验。
坚守传承:变与不变的匠心
从手工焊接到智能化生产,改变的是工作方式,不变的是对质量的极致追求。在防护面罩后面,是产业工人的坚守与骄傲。
如今,陈玉龙和他的战友们继续紧握焊枪,用每一道扎实的焊缝,守护着三一产品的口碑。他的成长历程,正是三一无数产业工人的缩影——他们从一线中来,带着对工艺的深刻理解,在智能制造的时代浪潮中转型成为新时代的技术领军人才。
陈玉龙用九年时间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脚踏实地,也不忘仰望星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榜样力量,来自于平凡岗位上的非凡坚守,来自于传统工艺与智能创新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