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五年快速增长后,全球高空作业平台行业显现放缓迹象。最新的AccessM20报告数据显示,全球20家最大的高空作业平台制造商去年营业额增幅不足2%,仅达149亿美元。AccessM20是KHL集团旗下世界知名高空作业平台杂志《Access International》发布的“全球高空作业平台制造企业20强”榜单。
根据统计,2024年全球20家最大高空作业平台制造商的营业额增幅不足2%,较前一年的21.6%大幅回落。宏观经济挑战的叠加效应抑制了这个曾高速增长市场的动能。
欧洲和中国工业活动疲软,加之北美租赁市场降温,导致2024年全球15家最大高空作业平台制造商总营业额仅为149亿美元,较上年146亿美元稍微增长。
此次增速放缓发生在新冠疫情后连续五年快速增长的背景下——2020年全球前15大高空作业平台制造商总营业额仅为71.5亿美元。
该领域两大主导企业——美国捷尔杰(JLG)和吉尼(Genie)公司——虽保持领先地位,但增长率较往年显著下滑。
捷尔杰在2024年仅实现1.5%的营收增长,与前一年25%的增幅形成鲜明对比。吉尼的发展轨迹相似,同比增长率从18%骤降至2.5%。这一放缓趋势在其他自走式设备制造商中普遍存在。
近年来积极拓展全球业务的中国制造商也未能幸免于此次下行。国内建筑业疲软,加之本土竞争激烈和地缘政治贸易摩擦,共同拖累了业绩表现。
各大企业2023年及2024年营业额情况
中国最大高空作业平台制造商徐工集团2024年营业额同比下降7.5%,至13.9亿美元;临工重机则下滑4.6%,至7.1亿美元。
不过,中国企业表现并非全线走低。部分企业通过提前向欧洲市场出口产品,暂时抵消了欧盟新关税政策即将实施的影响——这些关税作为对中国制造移动式高空作业平台(MEWPs)反倾销调查的一部分,于2025年初生效。多家企业的2024年营收数据中均体现了这些提前发货的效应。
鼎力集团2024年营业额同比增长19.8%至12亿美元,中联重科则增长23.4%至10.9亿美元。
除大规模生产的剪叉式升降机和臂式升降机类别外,利基设备领域同样面临逆风。
蜘蛛式升降机、车载升降机及其他专用平台制造商——这类设备常用于公用事业和维护领域,受建筑周期波动影响较小,仍难以弥补整体市场萎缩造成的损失。
然而在整体疲软的背景下,仍有若干企业逆势而上。例如日本OEM厂商多田野(Tadano)实现了惊人的37.5%同比增长。尽管国内市场走软,该公司仍受益于国际扩张和战略性产品组合多元化,包括2023年收购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专家长野(Nagano)。
同样,法国车载式高空升降平台制造商Klubb凭借拉丁美洲市场扩张及对Titan Aero与Isoli Recovery系列产品的整合,实现了强劲的营收增长。在AccessM20排行榜高端领域,Altec将新收购的德国蜘蛛式升降机子公司(原属中国鼎力集团)收入纳入统计,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数据显示,尽管美国制造商在2023年和2024年均占据约42%的市场份额,但中国制造商占比从2023年的32.8%小幅上升至2024年的34.9%。
与此同时,加拿大制造商Skyjack的总营业额占比从2023年的9.7%降至2024年的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