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电动装载机累计销量超1.6万台!同比大增154%!7月渗透率26.57%创下历史新高!如今,电动装载机月销量轻松可达两三千台,而电动挖掘机月销量却迟迟难破两位数瓶颈。
销量惨淡,难破两位数瓶颈
2025年1-7月,挖掘机整体销量达137658台,同比增长17.8%,其中国内销量72943台,电动挖掘机累计销量仅为149台,7月单月销量仅9台,在总量超13万台的庞大市场中,电动产品的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同样作为核心土方机械,电动装载机7月销售2391台,1-7月累计销量已超1.6万台。从往年数据趋势看,电动装载机从2023年起步,到2024年渗透率显著跃升,2025年更是一路高歌猛进。
电动装载机在行业内持续快速渗透,反衬出挖掘机电动化进程的异常迟缓。尽管,2025年1-7月电动挖掘机销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166%,但由于基数过小,其市场表现依旧惨淡。更严峻的是,2025年以来,在挖掘机自身销量持续高增长的背景下,电动化占比几乎无改善。
政策导向看似一片光明,2021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明确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20%,2030年达到25%的目标。环保政策层层加码下,多区域已禁止高排放设备进入,但政策东风为何未能吹暖电动挖掘机市场?
三大因素,扼住增长咽喉
应用场景导致先天劣势。挖掘机作业场景分散且多是偏远环境作业,这些区域基本不存在配套充电设施,市政工程虽政策利好,但设备需频繁转场,使其对外部充电桩的依赖程度极高。目前,充电桩的覆盖率并不高,甚至在野外作业时更是面临着“无电可充”的困境。
价格高企形成第一道门槛。相比电动装载机,电动挖掘机因电池容量需求更大,初始价格更高,购置成本比燃油挖掘机高出30%~50%,尽管使用成本较低,但回收周期仍需3-5年,让多数用户望而却步。此外,在复杂工况下电池损耗加剧,更换成本甚至高于一台二手燃油设备,也导致电动挖掘机的残值显著降低。
续航焦虑亦是一大短板。挖掘机大多是长时间高强度连续作业,通常需要连续运转8小时以上,目前主流电动挖掘机持续作业时间仅4~6小时,电池技术瓶颈尚未突破,充电设施匮乏的作业场景更是举步维艰。
破局之路,借鉴与创新并举
尽管推动工程机械电动化是大势所趋,但当前电动挖掘机在我国的渗透率还很低,各企业想要在市场中抢占高地,应多加关注电动化产品的市场应用,比如施工场景应用的优化,如电池及充换电、作业持续时间、各工况下的作业效率等等,这也是用户现在乃至未来更加关注的问题。
装载机的成功经验值得挖掘机行业借鉴,首先其经济性已获市场验证,以5吨电动装载机为例,使用成本仅为燃油机的1/3,按年作业3000小时计算,可节省成本超20万元;其次,工厂园区、地下矿洞等基础设施完善的固定作业场景可优先突破,逐步积累技术数据,以及成熟的换电模式在部分矿山已实现“5分钟极速换电”,可有效解决续航痛点。
另外在成本优化方面,各企业应持续深入电池技术的研发创新以降低生产成本,政府也应进一步优化政策支持体系,如购置补贴和充电设施补贴等,再叠加金融机构针对性开发的电动设备金融产品,不断降低购置成本,多维度助力缩短投资回收期,才能使更多用户及企业能够有能力购买和使用电动挖掘机。
行业预测的2025年25%电动化渗透率目标,如今看来更像是对装载机单品的精准预言,对挖掘机而言,这场能源转型战役才刚刚打响。当前,电动挖掘机的产业化进程仍受制于高购置成本、电池技术和场景适配性等多重因素,但长远来看,随着挖掘机电动化在特定细分市场率先突破,以及电池技术持续攻克成本渐低,其发展潜力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