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矿山绿色转型已成为矿业发展必然趋势,推广使用新能源矿山机械设备是当前矿山绿色转型、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众多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纷纷布局开发新能源工程机械、无人驾驶电动矿卡等机械设备,为绿色矿山建设寻求理想的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在矿山这种特定场景下,车辆通常行驶里程较短、路线相对固定,比较适合新能源车辆的应用;但另一方面,矿区车辆往往又需要在高温、极寒极限环境条件下“负重前行”,要求电池具备宽温域适应性,有的矿区甚至需要保持全天24小时运行,作业环境更为恶劣,作业功率要求更大。这对新能源车辆核心的动力电池性能提出了更高、更严苛的要求。因此,选择一款优异的动力解决方案就成为众多矿山企业在投运新能源设备时必须面临的问题。
作为动力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的微宏,从满足矿区用户实际需求出发,在矿山绿色转型赛道上和工程机械供应商一起不断探索新产品、新技术、新方向,针对矿业特殊运营场景,通过定制化高倍率电池技术为矿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路径,成为众多新能源矿卡在矿区纵横驰奔的“强芯剂”。
据记者实地调研,在新疆的乌鲁木齐矿区和哈密矿区,配载微宏动力电池系统的临工新能源矿卡550辆(哈密矿区200辆,乌鲁木齐矿区350辆),目前累计运行里程已达 2.5 亿公里。依托微宏高倍率电池的助力,新能源矿卡的可靠性、环境适应性、衰减表现、续航能力、出勤率等方面表现突出,成为新疆当地矿区节能减排、提升运营效率的首要选择。
关于电池的可靠性,新疆运营公司负责人给予很高评价:“因电池本身导致的故障‘几乎为零’,微宏早期派驻 2 名售后工程师驻矿,半年内缩减为 1 人,一年后完全撤离。” 电池衰减方面,乌鲁木齐公司对 350 台车进行抽样检测,在运行 27 个月、累计 3,000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 91%~92%,远高于设计质保线(7,000 次循环后剩余 70%),按照目前衰减率推算,电池全生命周期可达 10,000 次以上。
环境适应性方面,哈密矿区机务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夏季地表 40 ℃时,电池系统未出现热失控;冬季 -30 ℃时,新能源车辆启动、爬坡无迟滞“,可以说微宏电池可以轻松应对各种极端环境。作业效率方面,在8% 坡度下,传统燃油车平均时速 10 km/h,新能源可达 15~16 km/h;乌鲁木齐矿区将限速设定为 15 km/h 后,单车日趟数由 28 趟提升至 32 趟,年增运力 1,200 趟/车。
该负责人还表示,“因为微宏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在同等体积同等重量的前提下,微宏电池的带电量更高,充满电后可以持续跑5个小时以上,车辆续航能力和运营效率都明显提升。”综合新疆两家头部矿企的运营验证,微宏高倍率电池在新疆极端气候、高循环强度工况下可靠性、衰减指标均优于设计值。显而易见,在矿区迈向绿色转型的道路上,微宏这一技术路线将为众多矿区的新能源车辆设备注入“强芯剂”,成为矿山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矿山绿色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新能源矿山机械市场需求正盛。希望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不管是微宏这样的动力电池企业,还是其他车辆机械设备制造企业,都能够放眼未来,为我国甚至全球矿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