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塔式起重机销量暴跌44.8%,高空作业车销量激增153%,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时,随车起重机也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6月单月出口量855台,同比激增113%;总销量2725台,同比增长39%。
01、逆势上扬,增长韧性日益凸显
6月工程机械市场呈现剧烈分化:一边是塔式起重机、升降工作平台等品类“断崖式下跌”;另一边则是随车起重机、高空作业车、摊铺机等品类的“全线飘红”,其中随车起重机在起重机械中的表现尤为亮眼。
数据显示,6月随车起重机国内销量1870台,同比增长19.9%;出口855台,同比激增113%,一扫1-5月持续下滑的低迷态势。这一变化背后,是政策与产业转型的双重发力。
基建投资的持续加码是核心推手,专项债发行加速、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直接拉动了市政、交通等领域的设备采购需求。同时,国内物流业正从“粗放型”向“高效化”转型,随车起重机在电商仓储、港口货运等场景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此外,设备更新周期的到来,也推动存量老旧设备加速替换,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随车起重机6月逆势上扬实现内外双增,这一势头并非偶然,据统计1-6月其累计出口已达3015台,同比增长26.9%,即便国内销量仍有2.83%的小幅下滑,出口也已成为拉动行业复苏的新增长极。
回溯行业轨迹,随车起重机的增长韧性早有伏笔。2016-2021年,在基建投资长效拉动下,同时叠加设备更新换代需求增长、物流行业发展等因素带动,随车起重机总销量从7877台飙升至25563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6.55%;2022年虽因内需低迷短暂回调至17465台,但2023年便迅速回升至24005台,同比增长37.45%,成为四大类起重机中唯一正增长的品类。而近两年,这份韧性正通过出口的爆发,进一步释放增长动能。
02、出口井喷,113%增长背后的多重推力
6月出口113%的激增,彰显出中国随车起重机的出海之路,正被多重力量共同托举。
根据QYResearch调研,2024年全球随车起重机市场销售额达到了29.67亿美元,预计2031年市场规模将为40.15亿美元,2025-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5%,市场空间广阔。
新兴市场基建需求爆发,成为新增长极。拉美、印度、非洲等区域正经历基建热潮,而本土产业链的不完善,使其对随车起重机整机一体化的进口设备需求迫切。中国制造的随车起重机以“高性价比+适配性强”的优势精准卡位,既能满足当地道路、桥梁等工程的吊装需求,又贴合新兴市场的成本预算。
全球物流革命,则催生了持续性需求。电商扩张与物流效率升级,高效装卸成为行业刚需。随车起重机凭借“机动灵活+作业高效”的特性,能无缝衔接货运卡车与仓储场景,大幅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
产品竞争力与政策赋能,则筑牢了出海底气。以徐工SQS300V为例,通过优化结构设计、轻量化节能技术,并符合CE、GOST等国际安全认证,显著提升了以此为代表的国产标杆产品的海外市场接受度,叠加“一带一路”合作深化,为中国企业铺设了出海快车道。
面对全球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随车起重机企业需构建更全面的发展策略。供应链层面,通过“区域制造中心+本地化生产”模式优化布局;市场拓展层面,加速开拓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并结合本地需求开发差异化产品;更重要的是,要推动从“低价竞争”向“高附加值”转型,强化品牌建设,向高端市场突围。
从6月的逆势增长到长期的韧性突围,随车起重机的表现,不仅是一个细分品类的崛起,更折射出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进化路径。当“中国制造”不再止于规模优势,而是以技术、品牌、服务构建护城河,出海之路必将更宽广、更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