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增长、新品发布、大额回购、赴港上市……三一重工的好消息接踵而来。
4月3日晚,三一重工发布了一系列公告,引发市场“炸锅”:
公告显示,公司拟以10亿-20亿元自有资金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回购价上限高达29.1元/股,较当日收盘价溢价超30%。截止4月8日,三一重工已回购507.71万股,共计回购金额0.93亿元。
此外,公司目前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事项,拟发行H股数量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10%,并授权整体协调人行使不超过前述发行的H股股数15%的超额配售权。
回购与减持的“左右手互搏”
2023年以来,三一重工资本运作层面频频出手,回购股份金额已超12亿元。
2023年4月1日,三一重工发布公告指出,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回购股份,并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截至4月30日累计回购3661.53万股,交易总金额为6.13亿元;2024年2月4日,三一重工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将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截至6月28日累计回购4336.18万股,交易总金额为6.57亿元。
通常回购股份主要是体现公司对长期内在价值的坚定信心,提升投资者长期投资的信心,同时以“真金白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亦向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2020-2023年,三一重工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从2246人扩至7131人,2024年股票回购期间股价涨幅达26.24%。
然而,2024年7月9日开始,三一重工公司高管持续减持,并于9月再次披露包括向文波在内的7名公司股东及高管因个人资金需求,拟从10月9日至次年1月8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共减持不超过754.91万股,该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涉及金额超1亿元。
在套现9000多万元之后,2025年3月19日,向文波又向公司董事会提议了本次的回购计划,并表示在回购期间暂无增减持计划,如后续有相关增减持计划,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等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回购+减持”组合,并未引发大规模争议,业内人士认为许是因为其回购金额远大于减持金额,“买得多卖得少”让人安心不少。
近年来,工程机械行业受周期下行、基建增速放缓等影响,板块估值持续承压,三一重工股价从2021年高点回落超60%。三一重工此次回购金额较大,传递出公司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信号,市场人士认为,回购计划若顺利实施,不仅有助于稳定股价,提振投资者信心,更将为其长远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H股上市,全球化战略布局加速
早在2月18日,三一重工就发布公告称,为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公司目前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事项。
据悉,三一重工预计集资最多15亿美元(约117亿港元),本次发行H股上市股票募集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计划用于(包括但不限于)进一步拓展全球化业务、加大研发投入及补充营运资金等用途。
4月3日,相关议案提交三一重工董事会审议并获得通过,后续相关议案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截至4月3日收盘,三一重工(600031.SH)报19.10元/股,市值1618.72亿元。
近年来,三一重工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海外市场发展成果颇丰。2024年上半年海外营收达到235.42亿元,同比增长4.79%,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高达62.23%;产品已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澳、欧洲区域销售增长稳健,非洲区域更是实现了66.71%的高速增长。
寻求港股上市的目的,多是瞄准海外产能扩张、国际业务拓展、深入推进全球化、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等。三一重工也不例外,曾多次启动境外发行计划,加速全球化扩张的“野心”尽显,此次港股上市便旨在拓宽融资渠道,加速全球化布局。
2024年以来,工程机械行业整体运行逐步向好,国内市场需求筑底回暖,海外市场规模亦不断放大。2025年,工程机械市场持续升温,据统计1-3月共销售挖掘机61372台,同比增长22.8%;其中国内销量36562台,同比增长38.3%;出口24810台,同比增长5.49%。
有行业观点认为,三一重工作为头部企业,在行业明显回暖之时赴港IPO,以及进行大额回购,是对工程机械行业和资本市场释放出积极且充满信心的信号。
三一重工的系列动作,本质上是传统制造业巨头在行业周期底部的战略重构,通过“减持-回购”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激励,借助H股上市打开国际资本通道。然而,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这家千亿巨头能否在“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之间找到平衡点,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