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网首页发表《用设备与服务铺就“一带一路”共赢之路》,报道以柳工机械印尼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龙的经历为例,聚焦柳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本地化合作与人才培养,践行合作共赢理念,在丝路上书写价值与友谊的生动实践。
2012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这一倡议如同有力的号角,在全球范围内响起促使更多个人和组织纷纷调整步伐,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国际合作的大潮。从东南亚到中老铁路,再到印尼的产业合作,林龙和他就职的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用优质设备与服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柳工设备和服务助力基础建设
十年征程,柳工不仅以卓越的工程机械设备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还以专业、细致的服务打动客户。尤其2021年通车的中老铁路,在项目建设时,由于桥梁和隧道占比超50%,且大部分隧道长度在5千米以上,柳工装载机,特别是侧卸装载机充分发挥设备优势,助力项目高效建设。此外,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柳工还参与了当地产业合作项目,如马来西亚联合钢铁厂、印尼工业园等。
校企合作助力优秀人才培养
印尼在工业化过程中,需要大量产业工人,产业工人如何培养是个关键问题。柳工通过与国内优秀职业学校、当地优秀职业学校的合作,形成三方合作办学的模式,助力优秀产业人才的培养,这是中国企业积极践行合作共赢理念的缩影。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柳工不断扩列“朋友圈,将优秀的技术、资源等传输到更多地方,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业务覆盖率超过90%。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前瞻性布局、持续性建设和深度践行,让柳工从偏居南国一隅的国有企业,向国际化的“世界柳工”隆隆推进。
未来,柳工通过智能化创新、全面解决方案、本地化、可持续发展、再制造等,以高质量的方式共建“一带一路”,为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动、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